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诗文列表 > 翁承赞 > 翁承赞资料 > 生平
翁承赞生平

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年),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备受王审知礼待。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

  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故里被命名为文秀乡光贤里昼锦庄。为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闽政日非,翁承赞称疾致仕,归隐建州(今建瓯),长兴三年(932年)去世,终年73岁。追谥忠献。有诗集,现存诗作120余篇。

  巨隅子三:长承赞、次承裕、三承颖,因其父购寺田筑宅漆林(今福清新厝镇漆林,自古隶属莆田县直至1956年),遂举家迁焉!父巨源,曾任恭王府咨议参军。承赞少时攻读甚勤,立志功名。唐景福元年(892年),应试不第,在长安滞留4年。到唐乾宁三年(896年)才登进士第,以第三名擢为探花使。翌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职为京兆尹参军。由于他学问渊博,文辞清丽,朝贵众口交誉,官职逐步升迁,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他看到割据一方的藩镇和掌兵弄权的南北司内外勾结,认为这是朝廷的莫大隐患,曾上章抗言:“方镇交结权幸,终必误国”。其直言敢谏赢得朝野的赞许。

  其从子乾度,官左补阙,乾度有子六人: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相继于宋建隆(960-963年)、开宝(968~976年)、雍熙年间(984~987年)双双进士及第。时称“六桂联芳”,宋时建“六桂祠”至今尚存(在今黄石镇清中村)。

  承赞羁留京都多年,觉得自己无补于大局,便萌归思。正好这时昭宗李晔为羁縻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他持节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他便高兴地于唐天佑元年(904年)踏上归程。

  承赞回到福州,备受王审知的礼遇,一再挽留,但他朝命在身,不能久留。又回到长安复命。

  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就帝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承赞归梁,被擢升为谏议大夫。这时,王审知为求闽中政局安定,向朱全忠上表纳贡。朱知承赞前曾使闽,便派他为副使。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再次回闽册封王审知为闽王。

  承赞二度回到福州,目睹人民安居乐业,“江山胜往年”,便产生了终老故里的念头,但王命难违,只好“自恨悠悠再别家”,重返开封。

  朱全忠提升承赞为史大夫,加左散骑常侍。但他看到朱全忠日渐骄恣凶悍,难与为治,而王审知却能励精图治,有贤明之称,便不再留恋中朝,毅然辞官返里。

  承赞回闽,王审知即拜他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将他的出生地乡名改为“文秀”,里名改为“光贤”,以示荣宠。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