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相镐二首(时逃难在宿松山作。萧士赟云下八首伪)》
年代:唐代 作者: 李白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蘋.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蘋.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曾巩·写人(1首)
- 作者:
- 全部
- 李白(28)
- 左丘明(18)
- 苏轼(16)
- 杜甫(14)
- 纳兰性德(12)
- 司马迁(8)
- 吴文英(7)
- 温庭筠(7)
- 黄庭坚(6)
- 曹植(6)
- 欧阳修(6)
- 王维(6)
- 曹雪芹(6)
- 晏几道(5)
- 柳宗元(5)
- 辛弃疾(5)
- 李商隐(4)
- 陶渊明(4)
- 孟浩然(4)
- 白居易(3)
- 贾岛(3)
- 孙光宪(3)
- 晏殊(3)
- 范晔(3)
- 宋玉(3)
- 屈原(3)
- 姜夔(3)
- 岑参(2)
- 李珣(2)
- 刘克庄(2)
- 袁宏道(2)
- 张祜(2)
- 秦观(2)
- 李贺(2)
- 薛昭蕴(2)
- 杜牧(2)
- 周邦彦(2)
- 王安石(2)
- 张可久(2)
- 张籍(2)
- 郑谷(2)
- 王建(2)
- 苏洵(2)
- 韦庄(2)
- 柳永(2)
- 吴均(2)
- 唐寅(2)
- 和凝(2)
- 鲍照(2)
- 毛滂(2)
- 宋濂(1)
- 蔡伸(1)
- 米芾(1)
- 张九龄(1)
- 张泌(1)
- 聂夷中(1)
- 韩愈(1)
- 骆宾王(1)
- 刘义庆(1)
- 阿鲁威(1)
- 毛奇龄(1)
- 刘商(1)
- 徐珂(1)
- 崔珏(1)
- 来鹄(1)
- 萧德藻(1)
- 徐惠(1)
- 刘昫(1)
- 冯梦龙(1)
- 江盈科(1)
- 石崇(1)
- 王昭君(1)
- 枚乘(1)
- 邹阳(1)
- 张溥(1)
- 钱公辅(1)
- 归有光(1)
- 牛峤(1)
- 厉鹗(1)
- 李隆基(1)
- 张先(1)
- 陈子龙(1)
- 宋祁(1)
- 牛希济(1)
- 吴翌凤(1)
- 曹丕(1)
- 班婕妤(1)
- 吴伟业(1)
- 羊士谔(1)
- 左思(1)
- 沈约(1)
- 柳开(1)
- 范仲淹(1)
- 刘墉(1)
- 李益(1)
- 赵翼(1)
- 韩翃(1)
- 朱熹(1)
- 曾巩(1)
- 班固(1)
- 王象春(1)
- 李世民(1)
- 欧阳炯(1)
- 夏竦(1)
- 廖世美(1)
- 罗隐(1)
- 梅尧臣(1)
- 屈大均(1)
- 林嗣环(1)
- 汪遵(1)
- 陆龟蒙(1)
- 张志和(1)
- 刘辰翁(1)
- 陈寿(1)
- 陈克(1)
- 蔡挺(1)
- 柳恽(1)
- 白朴(1)
- 陆游(1)
- 王观(1)
- 方孝孺(1)
- 吴绮(1)
- 高适(1)
- 许浑(1)
- 赵蕃(1)
- 毛文锡(1)
- 项羽(1)
- 王世贞(1)
- 刘过(1)
- 杨炯(1)
- 刘长卿(1)
- 王涯(1)
- 晁端礼(1)
- 储光羲(1)
- 文征明(1)
- 齐己(1)
- 范成大(1)
- 李煜(1)
- 司马相如(1)
- 李群玉(1)
- 魏禧(1)
- 乔吉(1)
- 杨万里(1)
- 司马光(1)
- 1、《墨池记》 曾巩·宋代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