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引》
年代:宋代 作者: 杨万里
侬家贫甚诉长饥。幼稚满庭闱。正坐瓶无储粟,漫求为吏东西。
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
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为形役又奚悲。独惆怅前迷。不谏后方追。觉今来是了,觉昨来非。
扁舟轻风破朝霏。风细漫吹衣。试问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戴奔驰。迎候满荆扉。已荒三径存松菊,喜诸幼、入室相携。有酒盈尊,引触自酌,庭树遣颜怡。
容膝易安栖。南窗寄傲睨。更小园日涉趣尤奇。尽虽设柴门,长是闭斜晖。纵遐观矫首,短策扶持。
浮云出岫岂心思。鸟倦亦归飞。翳翳流光将入,孤松抚处凄其。息交绝友堑山溪。世与我相违。驾言复出何求者,旷千载、今欲从谁。亲戚笑谈,琴书触咏,莫遣俗人郑。告西畴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车,取意任委蛇。历崎岖窈窕,丘壑随宜。1111
欣欣花木向荣滋。泉水始流澌。万物得时如许,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字内几何时。岂问去留为。委心任运无多虑,顾皇皇、将欲何之。大化中间,乘流归尽,喜惧莫随伊。
富贵本危机。云乡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独临水登山,舒啸更哦诗。除乐天知命,了复奚疑。
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
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为形役又奚悲。独惆怅前迷。不谏后方追。觉今来是了,觉昨来非。
扁舟轻风破朝霏。风细漫吹衣。试问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戴奔驰。迎候满荆扉。已荒三径存松菊,喜诸幼、入室相携。有酒盈尊,引触自酌,庭树遣颜怡。
容膝易安栖。南窗寄傲睨。更小园日涉趣尤奇。尽虽设柴门,长是闭斜晖。纵遐观矫首,短策扶持。
浮云出岫岂心思。鸟倦亦归飞。翳翳流光将入,孤松抚处凄其。息交绝友堑山溪。世与我相违。驾言复出何求者,旷千载、今欲从谁。亲戚笑谈,琴书触咏,莫遣俗人郑。告西畴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车,取意任委蛇。历崎岖窈窕,丘壑随宜。1111
欣欣花木向荣滋。泉水始流澌。万物得时如许,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字内几何时。岂问去留为。委心任运无多虑,顾皇皇、将欲何之。大化中间,乘流归尽,喜惧莫随伊。
富贵本危机。云乡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独临水登山,舒啸更哦诗。除乐天知命,了复奚疑。

苏舜钦·抒情诗(1首)
- 作者:
- 全部
- 苏轼(28)
- 辛弃疾(23)
- 欧阳修(15)
- 黄庭坚(12)
- 柳永(10)
- 王安石(9)
- 李清照(8)
- 陆游(8)
- 吴文英(7)
- 晏几道(6)
- 秦观(6)
- 周邦彦(5)
- 王禹偁(4)
- 杨万里(4)
- 毛滂(3)
- 晏殊(3)
- 王沂孙(2)
- 范成大(2)
- 韩元吉(2)
- 张先(2)
- 詹玉(2)
- 陈亮(2)
- 李好古(2)
- 张元干(2)
- 晁端礼(2)
- 姜夔(2)
- 文天祥(2)
- 廖世美(2)
- 汪莘(1)
- 梅尧臣(1)
- 家铉翁(1)
- 李之仪(1)
- 赵令畤(1)
- 严羽(1)
- 朱淑真(1)
- 郭祥正(1)
- 王令(1)
- 朱熹(1)
- 陈师道(1)
- 汪藻(1)
- 孔平仲(1)
- 吴潜(1)
- 叶梦得(1)
- 寇准(1)
- 张耒(1)
- 张舜民(1)
- 苏舜钦(1)
- 黄公度(1)
- 刘辰翁(1)
- 晁冲之(1)
- 陈克(1)
- 袁去华(1)
- 朱服(1)
- 米芾(1)
- 李觏(1)
- 魏夫人(1)
- 吕本中(1)
- 杜安世(1)
- 赵鼎(1)
- 蒋氏女(1)
- 郑刚中(1)
- 阮阅(1)
- 俞桂(1)
- 葛立方(1)
- 陶弼(1)
- 林逋(1)
- 胡铨(1)
- 陈与义(1)
- 朱敦儒(1)
- 俞紫芝(1)
- 杨无咎(1)
- 方岳(1)
- 蒋捷(1)
- 苏洵(1)
- 曹组(1)
- 周密(1)
- 幼卿(1)
- 范仲淹(1)
- 林景熙(1)
- 张孝祥(1)
- 贺铸(1)
- 顾德辉(1)
- 张辑(1)
- 苏辙(1)
- 1、《沧浪亭记》 苏舜钦·宋代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