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首以上为随机展示
欧阳修·抒情诗(15首)
- 作者:
- 全部
- 纳兰性德(50)
- 李白(48)
- 苏轼(28)
- 杜甫(24)
- 辛弃疾(23)
- 白居易(17)
- 温庭筠(16)
- 欧阳修(15)
- 李商隐(13)
- 黄庭坚(12)
- 王维(12)
- 柳永(10)
- 王安石(9)
- 柳宗元(9)
- 韩愈(9)
- 孟浩然(8)
- 陆游(8)
- 李清照(8)
- 吴文英(7)
- 李煜(7)
- 杜牧(7)
- 秦观(6)
- 王昌龄(6)
- 晏几道(6)
- 王勃(5)
- 刘长卿(5)
- 宋之问(5)
- 周邦彦(5)
- 岑参(4)
- 王禹偁(4)
- 杨万里(4)
- 韦应物(4)
- 孙光宪(4)
- 韦庄(4)
- 元好问(3)
- 谢灵运(3)
- 张泌(3)
- 毛滂(3)
- 吴融(3)
- 贾岛(3)
- 陈子龙(3)
- 李贺(3)
- 晏殊(3)
- 崔道融(3)
- 刘禹锡(3)
- 徐灿(3)
- 许浑(2)
- 陈亮(2)
- 卢僎(2)
- 李好古(2)
- 关汉卿(2)
- 文天祥(2)
- 姜夔(2)
- 元稹(2)
- 张衡(2)
- 龚自珍(2)
- 元结(2)
- 晁端礼(2)
- 张元干(2)
- 廖世美(2)
- 寒山(2)
- 张养浩(2)
- 张籍(2)
- 王沂孙(2)
- 贺知章(2)
- 张先(2)
- 曹操(2)
- 范成大(2)
- 韩元吉(2)
- 詹玉(2)
- 王夫之(2)
- 湘驿女子(2)
- 阮籍(2)
- 王粲(2)
- 牛峤(2)
- 袁枚(2)
- 李颀(2)
- 庾信(2)
- 曹雪芹(2)
- 陶渊明(2)
- 吕本中(1)
- 杜安世(1)
- 吴伟业(1)
- 朱彝尊(1)
- 赵鼎(1)
- 奥敦周卿(1)
- 蒋氏女(1)
- 皮日休(1)
- 张景祁(1)
- 王士祯(1)
- 牛希济(1)
- 曹丕(1)
- 梁启超(1)
- 赵壹(1)
- 李觏(1)
- 魏夫人(1)
- 杜审言(1)
- 綦毋潜(1)
- 厉鹗(1)
- 林逋(1)
- 米芾(1)
- 贯休(1)
- 张谓(1)
- 王守仁(1)
- 甄宓(1)
- 葛立方(1)
- 张载(1)
- 李德裕(1)
- 陶弼(1)
- 归有光(1)
- 孔融(1)
- 陈洵(1)
- 蒋贻恭(1)
- 鲍照(1)
- 胡铨(1)
- 陈与义(1)
- 朱敦儒(1)
- 俞紫芝(1)
- 杨无咎(1)
- 施闰章(1)
- 陈草庵(1)
- 罗邺(1)
- 项斯(1)
- 黄滔(1)
- 何希尧(1)
- 孙万寿(1)
- 崔峒(1)
- 许棠(1)
- 郑刚中(1)
- 耿玉真(1)
- 阮阅(1)
- 章孝标(1)
- 欧阳詹(1)
- 李远(1)
- 俞桂(1)
- 孔尚任(1)
- 朱栴(1)
- 苏颋(1)
- 畅当(1)
- 钱起(1)
- 王绩(1)
- 黄公度(1)
- 宋徵舆(1)
- 蒋捷(1)
- 王建(1)
- 方岳(1)
- 幼卿(1)
- 范仲淹(1)
- 江淹(1)
- 和凝(1)
- 薛逢(1)
- 虞集(1)
- 周密(1)
- 吴均(1)
- 曹组(1)
- 查慎行(1)
- 苏洵(1)
- 朱服(1)
- 苏辙(1)
- 林景熙(1)
- 张孝祥(1)
- 嵇康(1)
- 张辑(1)
- 张鸣善(1)
- 钱谦益(1)
- 郑谷(1)
- 贺铸(1)
- 班固(1)
- 顾德辉(1)
- 纪映淮(1)
- 高珩(1)
- 刘辰翁(1)
- 曹植(1)
- 晁冲之(1)
- 陈克(1)
- 毛熙震(1)
- 袁去华(1)
- 韦安石(1)
- 谢庄(1)
- 阎选(1)
- 白朴(1)
- 项鸿祚(1)
- 扬雄(1)
- 郭祥正(1)
- 王令(1)
- 鲁迅(1)
- 朱熹(1)
- 赵彦昭(1)
- 汪莘(1)
- 梅尧臣(1)
- 屈大均(1)
- 鱼玄机(1)
- 李珣(1)
- 王庭筠(1)
- 陈师道(1)
- 汪藻(1)
- 孔平仲(1)
- 袁宏道(1)
- 贾至(1)
- 张祜(1)
- 班昭(1)
- 魏禧(1)
- 高鹗(1)
- 崔护(1)
- 吴潜(1)
- 叶梦得(1)
- 司马相如(1)
- 杨广(1)
- 毛泽东(1)
- 严羽(1)
- 朱淑真(1)
- 张旭(1)
- 陈子昂(1)
- 赵令畤(1)
- 家铉翁(1)
- 张耒(1)
- 冯延巳(1)
- 寇准(1)
- 司空图(1)
- 张说(1)
- 卢照邻(1)
- 高启(1)
- 卢纶(1)
- 李之仪(1)
- 顾太清(1)
- 李密(1)
- 苏舜钦(1)
- 孟郊(1)
- 高适(1)
- 张舜民(1)
- 屈原(1)
- 李涉(1)
- 郑板桥(1)
- 蔡邕(1)
- 1、《梦中作》 欧阳修·宋代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 2、《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宋代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3、《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欧阳修·宋代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 4、《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代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5、《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欧阳修·宋代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 6、《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 7、《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 8、《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 9、《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10、《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宋代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11、《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欧阳修·宋代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 12、《戏答元珍》 欧阳修·宋代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13、《别滁》 欧阳修·宋代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 14、《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宋代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 15、《丰乐亭记》 欧阳修·宋代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