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救赵论》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范成大·描写月亮(1首)
- 作者:
- 全部
- 李白(9)
- 苏轼(6)
- 杜甫(4)
- 曹雪芹(3)
- 辛弃疾(3)
- 杨万里(2)
- 孟浩然(2)
- 李清照(2)
- 范成大(1)
- 李峤(1)
- 王维(1)
- 刘方平(1)
- 钱起(1)
- 李益(1)
- 王建(1)
- 张若虚(1)
- 徐有贞(1)
- 史达祖(1)
- 朱敦儒(1)
- 米芾(1)
- 张九龄(1)
- 张泌(1)
- 吴文英(1)
- 白居易(1)
- 吕本中(1)
- 曹松(1)
- 谢庄(1)
- 陆游(1)
- 李朴(1)
- 栖白(1)
- 于良史(1)
- 陈亮(1)
- 王琪(1)
- 朱淑真(1)
- 权德舆(1)
- 牛希济(1)
- 欧阳修(1)
- 丘逢甲(1)
- 王昌龄(1)
- 张孝祥(1)
- 薛涛(1)
- 张鸣善(1)
- 苏辙(1)
- 李商隐(1)
- 纳兰性德(1)
- 周邦彦(1)
- 李端(1)
- 宋方壶(1)
- 王庭筠(1)
- 向子諲(1)
- 岑参(1)
- 陈著(1)
- 晁端礼(1)
- 张养浩(1)
- 杨广(1)
- 寒山(1)
- 1、《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范成大·宋代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