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赋》
年代:两汉 作者: 班昭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凶兮。敬慎无怠,思嗛约兮。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72675首)
- 年代:
- 全部
- 作者:
- 全部
- 1、《欸乃词(赠渔父刘四)》 佚名·宋代白头翁。白头翁。江海为田鱼作粮。相逢只可唤刘四,不受人呼刘四郎。
- 2、《渔父词(二之二)》 佚名·宋代岩下无心云自飞。塘边足雨水初肥。龟曳尾,绿毛衣。荷盘无数尔安归。
- 3、《渔父词(书玄真祠壁·二之一)》 佚名·宋代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欹雨笠,著云衣。玄真不见又空归。
- 4、《渔父词》 佚名·宋代远入茫茫无尽边。渔舟来往似行天。欹枕看,不成眠。谁识人间太乙仙。
- 5、《渔父词》 佚名·宋代江上浪花飞洒天。拍阶鞺EC61屋如船。月不夜,水无边。何处笛声人未眠。
- 6、《渔父词》 佚名·宋代琉璃为地水精天。一叶渔舟浪满颠。风肃肃,露娟娟。家在芦花何处边。
- 7、《渔父词》 佚名·宋代白首渔郎不解愁。长歌箕踞亦风流。江上事,寄蜉蝣。灵均那更恨悠悠。
- 8、《渔父词》 佚名·宋代明月愁人夜未央。篷窗如画水浪浪。何处笛,起凄凉。梅花喷作一天霜。
- 9、《渔父词》 佚名·宋代搔首推篷晓色新。雪花飘瞥大江滨。渔父醉,不收缗。白髭红颊玉为人。
- 10、《渔父词》 佚名·宋代清晓朦胧古渡头。烟中人语舻声柔。云五色,蜃成楼。鸡鸣日出似罗浮。
- 11、《渔父词》 佚名·宋代飘忽狂风一霎间。长鱼吹浪势如山。牢系缆,蓼花湾。白鸥沙上伴人闲。
- 12、《渔父词》 佚名·宋代葭荻横披众木东。浪花如雪晚来风。云母幌,水晶宫。莲花一叶白头翁。
- 13、《渔父词》 佚名·宋代野缆闲移石笋江。旁人争看老眉庞。铺月席,展风窗。飞来何处白鸥双。
- 14、《渔父词》 佚名·宋代烟浦回环几百湾。无人知此橛头船。风露冷,月娟娟。云间一过看飞仙。
- 15、《渔父词》 佚名·宋代江渚春风淡荡时。斜阳芳草鹧鸪飞。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归。
- 16、《渔父词(十三首)》 佚名·宋代万里长江一钓丝。萧萧蓬鬓任风吹。微雨过,片帆欹。青山浓淡更多奇。
- 17、《贺新郎(赠铁笛)》 佚名·宋代铁笛穿花去。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破帽青衫尘满面。不识何人共语。且面壁、听风案此句“听”字上或“风”字下脱一字雨。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名与利,莫轻许。人生穷达皆天铸。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季主也、应留得住。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F5C5俱尘土。心一寸,人千古。
- 18、《满江红(登楼偶作)》 佚名·宋代楼倚虚空,觉人世、不知何处。人缥缈、半檐星斗,一窗风露。潮退沙平凫雁静,夜深月黑鱼龙怒。把清樽、独自笑余生,成何事。尘埃外,谈高趣。烟波上,题诗句。这美景良宵,且休虚度。梦觉宦情甜似蜡,老来况味酸如醋。念儿曹、南北几时归,情朝暮。
- 19、《西河(和周美成金陵怀古)》 王奕·宋代江左地。兴亡旧恨谁记。腥风不搅洛山云,怒涛怎起。泪眶历落泫新亭,碑趺犹卧江际。古今事,天莫倚。废兴元有时系。女墙月色自荒荒,尽平寸垒。舞台歌榭草痕深,青溪弥望烟水。马蹄杂B241锦绣市。认乌衣六朝,东巷西里。景物已非人世。但长干铁塔,BFF9然相对。檐铃嘈囋薰风里。
- 20、《沁园春(见王肯堂)》 王奕·宋代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卑飞难傍天阍。但勃窣衔香拜圣门。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