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宿赞公房 > 赏析二
宿赞公房赏析二

  这首诗以“杖锡何来此”发问开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然连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顾往事。二、三、四句接着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这些描写不仅借物写人,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与性格,还运用“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着赞公平白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从“放逐”起首,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放逐宁违性”说赞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恰好是赞公喜爱的地方。“虚空不离禅”说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眨谪、放逐的蔑视。

  最后两句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二人本来交情很好,后来同案遭贬,如今又在边地相逢,自是非常难得。“陇月”句,不仅是写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圆象征两位老友的团圆。

  这篇诗作的前三联极富禅趣。在凡胎俗人眼中,身遭贬谪,处境凄凉,当会黯然神伤。然而对禅家佛人来说,一切万法,一切烦恼,都是主观的,因此都是空幻不实的,通过勤修苦练参禅悟道,体悟了这种万物皆空的微妙智慧,即可开悟解脱,最终达到没有执著、没有牵挂、没有悲欢,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诗篇中僧人赞公不以自身的遭贬境遇的凄凉而悲伤,对事态变迁来之不拒,处之淡然,可谓了悟了禅定般若之境,体悟了万物皆空的智慧。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