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文典籍 > 三国志 > 董二袁刘传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一]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二]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三]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

  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

  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觽而还,屯住扶风。拜前将军,封□乡侯,征为并州牧。[四]注[一]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注[二]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注[三]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注[四]灵帝纪曰: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卓上言:“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六年,以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卓再违诏敕,会为何进所召。

  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

  [一]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觽迎帝于北芒,还宫。[二]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觽所杀,[三]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觽,故京都兵权唯在卓。[四]注[一]续汉书曰:进字遂高,南阳人,太后异母兄也。进本屠家子,父曰真。真死后,进以妹倚黄门得入掖庭,有宠,光和三年立为皇后,进由是贵幸。中平元年,黄巾起,拜进大将军。典略载卓表曰:“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便获千金,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至使怨气上蒸,妖贼窎起。臣前奉诏讨于扶罗,将士饥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诣京师先诛阉竖以除民害,从台阁求乞资直。臣随慰抚,以至新安。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注[二]张璠汉纪曰:帝以八月庚午为诸黄门所劫,步出谷门,走至河上。诸黄门既投河死。

  时帝年十四,陈留王年九岁,兄弟独夜步行欲还宫,闇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辛未,公卿以下与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献帝春秋曰:先是童谣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卓时适至,屯显阳苑。闻帝当还,率觽迎帝。

  典略曰:帝望见卓兵涕泣。髃公谓卓曰:“有诏却兵。”卓曰:“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遂俱入城。献帝纪曰: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英雄记曰:河南中部掾闵贡扶帝及陈留王上至雒舍止。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雒舍南行。公卿百官奉迎于北芒阪下,故太尉崔烈在前导。卓将步骑数千来迎,烈呵使避,卓骂烈曰:“昼夜三百里来,何云避,我不能断卿头邪?”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又趋陈留王,曰:“我董卓也,从我抱来。”乃于贡抱中取王。英雄记曰:一本云王不就卓抱,卓与王并马而行也。

  注[三]英雄记云: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进部曲将吴匡,素怨苗不与进同心,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车骑也。”遂引兵与卓弟旻共攻杀苗于朱爵阙下。

  注[四]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先是,进遣骑都尉太山鲍信所在募兵,适至,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

  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遂废帝为弘农王。

  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一]卓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卓母为池阳君,置家令、丞。卓既率精兵来,适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觽,睚鴺之隙必报,人不自保。[二]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注[一]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髃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何如?”

  尚书卢植曰:“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

  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卓怒,罢坐,欲诛植,侍中蔡邕劝之,得免。

  九月甲戌,卓复大会髃臣曰:“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

  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着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献帝起居注载策曰:”孝灵皇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觽论惑焉。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尚书读册毕,髃臣莫有言,尚书丁宫曰:”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

  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卓以太后见废,故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素衣而已。

  注[二]魏书曰:卓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英雄记曰:卓欲震威,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京师震动。发何苗棺,出其尸,枝解节弃于道边。

  又收苗母舞阳君杀之,弃尸于苑枳落中,不复收敛。

  初,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张资)**[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

  [一]注[一]英雄记曰:毖字仲远,武威人。琼字德瑜,汝南人。谢承后汉书曰:伍孚字德瑜,少有大节,为郡门下书佐。其本邑长有罪,太守使孚出教,敕曹下督邮收之。孚不肯受教,伏地仰谏曰:“君虽不君,臣不可不臣,明府奈何令孚受教,敕外收本邑长乎?更乞授他吏。”

  太守奇而听之。后大将军何进辟为东曹属,稍迁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董卓作乱,百僚震栗。孚着小铠,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欲伺便刺杀之。语阕辞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却不中,即收孚。卓曰:“卿欲反邪?”孚大言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遂杀孚。谢承记孚字及本郡,则与琼同,而致死事乃与孚异也,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盖未详之。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觽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一]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

  乘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二]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并列朝廷。[三]公卿见卓,谒拜车下,卓不为礼。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四]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五]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横音光。

  *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闲,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故太尉张温时为韂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六]法令苛酷,爱憎淫刑,更相被诬,噃死者千数。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七]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注[一]华峤汉书曰:卓欲迁长安,召公卿以下大议。司徒杨彪曰:“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而)**[今]*海内安稳,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今徙西京,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以我强兵踧之,可使诣沧海。”彪曰:“海内动之甚易,安之甚难。又长安宫室坏败,不可卒复。”卓曰:“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有成瓦□数千处,引凉州材木东下以作宫室,为功不难。”卓意不得,便作色曰:“公欲沮我计邪?边章、韩约有书来,欲令朝廷必徙都。若大兵*(来)**[东]*下,我不能复相救,公便可与袁氏西行。”彪曰:“西方自彪道径也,顾未知天下何如耳!”议罢。卓敕司隶校尉宣璠以灾异劾奏,因策免彪。续汉书曰: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俱诣卓,卓言:“昔高祖都关中,十一世后中兴,更都洛阳。从光武至今复十一世,案石苞室谶,宜复还都长安。”坐中皆惊愕,无敢应者。彪曰:“迁都改制,天下大事,皆当因民之心,随时之宜。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之。往者王莽篡逆,变乱五常,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残害百姓,民人流亡,百无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此其宜也。

  今方建立圣主,光隆汉祚,而无故捐宫庙,弃园陵,恐百姓惊愕,不解此意,必麋沸蚁聚以致扰乱。石苞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卓作色曰:”杨公欲沮国家计邪?

  关东方乱,所在贼起。崤函险固,国之重防。又陇右取材,功夫不难。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砖瓦,一朝可办。宫室官府,盖何足言!百姓小民,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岂得自在。“百寮恐怖失色。琬谓卓曰:”此大事。杨公之语,得无重思!“卓罢坐,即日令司隶奏彪及琬,皆免官。大驾即西。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

  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献帝纪曰: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获袁绍豫州从事李延,煮杀之。卓所爱胡,恃宠放纵,为司隶校尉赵谦所杀。卓大怒曰:“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乃召司隶都官挝杀之。

  注[二]魏书曰:言其逼天子也。献帝纪曰;卓既为太师,复欲称尚父,以问蔡邕。

  邕曰:“昔武王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以伐无道,是以天下尊之,称为尚父。今公之功德诚为巍巍,宜须关东悉定,车驾东还,然后议之。”乃止。京师地震,卓又问邕。邕对曰:“地动阴盛,大臣踰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卓从之,更乘金华皂盖车也。

  注[三]英雄记曰: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

  于郿城东起坛,从广二丈余,高五六尺,使白乘轩金华青盖车,都尉、中郎将、刺史千石在郿者,各令乘轩簪笔,为白导从,之坛上,使兄子璜为使者授印绶。

  注[四]山阳公载记曰:初卓为前将军,皇甫嵩为左将军,俱征韩遂,各不相下。后卓征为少府并州牧,兵当属嵩,卓大怒。及为太师,嵩为御史中丞,拜于车下。卓问嵩:“义真服未乎?”嵩曰:“安知明公乃至于是!”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不意今日变为凤皇耳。”卓笑曰:“卿早服,今日可不拜也。”张璠汉纪曰:卓抵其手谓皇甫嵩曰:“义真怖未乎?”嵩对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庆方至,何怖之有?若淫刑以逞,将天下皆惧,岂独嵩乎?”卓默然,遂与嵩和解。

  注[五]英雄记曰:郿去长安二百六十里。

  注[六]傅子曰:灵帝时牓门卖官,于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颎数征伐有大功,烈有北州重名,温有杰才,陵能偶时,皆一时显士,犹以货取位,而况于刘嚣、唐珍、张颢之党乎!风俗通曰:司隶刘嚣,以党诸常侍,致位公辅。续汉书曰:唐珍,中常侍唐衡弟。张颢,中常侍张奉弟。

  注[七]魏书曰: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有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于是爱憎互起,民多冤死。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着韂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

  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余莫敢动。[一]长安士庶咸相庆贺,诸阿附卓者皆下狱死。[二]注[一]英雄记曰:时有谣言曰:“千里艹,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卓当入会,陈列步骑,自营至宫,朝服导引行其中。马踬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劝使行,乃衷甲而入。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旻、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还,为其髃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坞门曰“乞脱我死”,即斩首。袁氏门生故吏,改殡诸袁死于郿者,敛聚董氏尸于其侧而焚之。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后卓故部曲收所烧者灰,并以一棺棺之,葬于郿.卓坞中金有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

  注[二]谢承后汉书曰:蔡邕在王允坐,闻卓死,有叹惜之音。允责邕曰:“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君为王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卓受天诛,而更嗟痛乎?”便使收付廷尉。邕谢允曰:“虽以不忠,犹识大义,古今安危,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狂瞽之词,谬出患入,愿黥首为刑以继汉史。”公卿惜邕才,咸共谏允。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

  遂杀邕。臣松之以为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死亡,理无叹惜。纵复令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斯殆谢承之妄记也。史迁纪传,博有奇功于世,而云王允谓孝武应早杀迁,此非识者之言。但迁为不隐孝武之失,直书其事耳,何谤之有乎?王允之忠正,可谓内省不疚者矣,既无惧于谤,且欲杀邕,当论邕应死与不,岂可虑其谤己而枉戮善人哉!此皆诬罔不通之甚者。张璠汉纪曰:初,蔡邕以言事见徙,名闻天下,义动志士。及还,内宠恶之。

  邕恐,乃亡命海滨,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年。卓为太尉,辟为掾,以高第为侍御史治书,三日中遂至尚书。后迁巴东太守,卓上留拜侍中,至长安为左中郎将。卓重其才,厚遇之。

  每有朝廷事,常令邕具草。及允将杀邕,时名士多为之言,允悔欲止,而邕已死。

  初,卓女貋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

  卓死,吕布使李肃至陕,欲以诏命诛辅。辅等逆与肃战,肃败走弘农,布诛肃。[一]其后辅营兵有夜叛出者,营中惊,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友)**[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踰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注[一]魏书曰:辅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锧致其旁,欲以自强。

  见客,先使相者相之,知有反气与不,又筮知吉凶,然后乃见之。中郎将董越来就辅,辅使筮之,得兑下离上,筮者曰:“火胜金,外谋内之卦也。”实时杀越。献帝纪云:筮人常为越所鞭,故因此以报之。

  比傕等还,辅已败,觽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用贾诩策,遂将其觽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觽十余万,[一]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二]葬卓于郿,大风暴雨震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椁。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汜为后将军、美阳侯。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三]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弘农。

  注[一]九州春秋曰:傕等在陕,皆恐怖,急拥兵自守。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于是二人往,实召兵而还。

  注[二]张璠汉纪曰:布兵败,驻马青琐门外,谓允曰:“公可以去。”允曰:“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绚,弗敢为逆也。

  请事竟,诣廷尉受罪。“允穷逼出见傕,傕诛允及妻子宗族十余人。长安城中男女大小莫不流涕。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少有大节,郭泰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泰虽先达,遂与定交。三公并辟,历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为从事,迁河南尹、尚书令。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卓亦推信之,委以朝廷。华峤曰:夫士以正立,以谋济,以义成,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分其权,伺其间而弊其罪。当此之时,天下之难解矣,本之皆主于忠义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不义,伺闲不为狙诈,是以谋济义成,而归于正也。

  注[三]英雄记曰:傕,北地人。汜,张掖人,一名多。

  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觽诣长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等谋,欲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腾引兵至长平观,宇等谋泄,出奔槐里。稠击腾,腾败走,还凉州;又攻槐里,宇等皆死。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闲相啖食略尽。[一]注[一]献帝纪曰:是时新迁都,宫人多亡衣服,帝欲发御府缯以与之,李傕弗欲,曰:“宫中有衣,胡为复作邪?”诏卖厩马百余匹,御府大司农出杂缯二万匹,与所卖厩马直,赐公卿以下及贫民不能自存者。李傕曰“我邸阁储偫少”,乃悉载置其营。贾诩曰“此上意,不可拒”,傕不从之。

  诸将争权,遂杀稠,并其觽。[一]汜与傕转相疑,战□长安中。[二]傕质天子于营,烧宫殿城门,略官寺,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三]傕使公卿诣汜请和,汜皆执之。[四]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五]注[一]九州春秋曰:马腾、韩遂之败,樊稠追至陈仓。遂语稠曰:“天地反复,未可知也。

  本所争者非私怨,王家事耳。与足下州里人,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相与善语以别。邂逅万一不如意,后可复相见乎!“俱却骑前接马,交臂相加,共语良久而别。傕兄子利随稠,利还告傕,韩、樊交马语,不知所道,意爱甚密。傕以是疑稠与韩遂私和而有异意。稠欲将兵东出关,从傕索益兵。因请稠会议,便于坐杀稠。

  注[二]典略曰:傕数设酒请汜,或留汜止宿。汜妻惧傕与汜婢妾而夺己爱,思有以离闲之。

  会傕送馈,妻乃以豉为药,汜将食,妻曰:“食从外来,倘或有故!”遂摘药示之,曰:“一栖不二雄,我固疑将军之信李公也。”他日傕复请汜,大醉。汜疑傕药之,绞粪汁饮之乃解。

  于是遂生嫌隙,而治兵相攻。

  注[三]献帝起居注曰:初,汜谋迎天子幸其营,夜有亡告傕者,傕使兄子暹将数千兵围宫,以车三乘迎天子。杨彪曰:“自古帝王无在人臣家者。举事当合天下心,诸君作此,非是也。”

  暹曰:“将军计定矣。”于是天子一乘,贵人伏氏一乘,贾诩、左灵一乘,其余皆步从。是日,傕复移乘舆幸北坞,使校尉监坞门,内外隔绝。诸侍臣皆有饥色,时盛暑热,人尽寒心。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曰:“朝餔上饭,何用米为?”

  乃与腐牛骨,皆臭不可食。帝大怒,欲诘责之。侍中杨琦上封事曰:“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今又自知所犯悖逆,常有怏怏之色,欲辅车驾幸黄白城以纾其愤。臣愿陛下忍之,未可显其罪也。”帝纳之。初,傕屯黄白城,故谋欲徙之。傕以司徒赵温不与己同,乃内温坞中。温闻傕欲移乘舆,与傕书曰:“公前托为董公报绚,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释也。今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绚,民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寤,遂成祸乱。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诏命不行,恩泽日损,而复欲辅乘舆于黄白城,此诚老夫所不解也。于易,一过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不如早共和解,引兵还屯,上安万乘,下全生民,岂不幸甚!”傕大怒,欲遣人害温。其从弟应,温故掾也,谏之数日乃止。帝闻温与傕书,问侍中常洽曰:“傕弗知臧否,温言太切,可为寒心。”对曰:“李应已解之矣。”帝乃悦。

  注[四]华峤汉书曰:汜飨公卿,议欲攻傕。杨彪曰:“群臣共□,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乎?”汜怒,欲手刃之,中郎将杨密及左右多谏,汜乃归之。

  注[五]献帝起居注曰: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讫,过省合问起居,求入见。傕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侍中、侍郎见傕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傕对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为帝说郭汜无状,帝亦随其意答应之。

  傕喜,出言“明陛下真贤圣主”,意遂自信,自谓良得天子欢心也。虽然,犹不欲令近臣带剑在帝边,谓人言“此曹子将欲图我邪?而皆持刀也”。侍中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语傕“所以持刀者,军中不可不尔,此国家故事”。傕意乃解。天子以谒者仆射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郦先诣汜,汜受诏命。诣傕,傕不肯,曰:“我有*[讨]*吕布之功,辅政四年,三辅清静,天下所知也。郭多,盗马虏耳,何敢乃欲与吾等邪?必欲诛之。君为凉州人,观吾方略士觽,足办多不?多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利郭多,李傕有胆自知之。”郦答曰:“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至于毙。近董公之强,明将军目所见,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县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今将军身为上将,把钺仗节,子孙握权,宗族荷宠,国家好爵而皆据之。今郭多劫质公卿,将军胁至尊,谁为轻重邪?张济与郭多、杨定有谋,又为冠带所附。杨奉,白波帅耳,犹知将军所为非是,将军虽拜宠之,犹不肯尽力也。”傕不纳郦言,而呵之令出。郦出,诣省门,白傕不肯从诏,辞语不顺。侍中胡邈为傕所幸,呼传诏者令饰其辞。又谓郦曰:“李将军于卿不薄,又皇甫公为太尉,李将军力也。”郦答曰:“胡敬才,卿为国家常伯,辅弼之臣也,语言如此,宁可用邪?”邈曰:“念卿失李将军意,恐不易耳!我与卿何事者?”郦言:“我累世受恩,身又常在帏幄,君辱臣死,当坐国家,为李傕所杀,则天命也。”天子闻郦答语切,恐傕闻之,便敕遣郦。郦裁出营门,傕遣虎贲王昌呼之。

  昌知郦忠直,纵令去,还答傕,言追之不及。

  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傕自以为得鬼神之力,乃厚赐诸巫。

  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觽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闲。[一]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傕、汜悔遣天子,复相与和,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二]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三]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太尉杨彪、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遣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四]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下轵道,张杨以食迎道路,拜大司马。语在杨传。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闲。州郡各拥兵自韂,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闲。

  注[一]献帝起居注曰:初,天子出到宣平门,当度桥,汜兵数百人遮桥问“是天子邪”?车不得前。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

  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帝言诸兵:“汝不却,何敢迫近至尊邪?”汜等兵乃却。既度桥,士觽咸呼万岁。

  注[二]献帝纪曰:时尚书令士孙瑞为乱兵所害。三辅决录注曰:瑞字君荣,扶风人,世为学门。瑞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卓既诛,迁大司农,为国三老。每三公缺,瑞常在选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皆辞拜让瑞。

  天子都许,追论瑞功,封子萌澹津亭侯。萌字文始,亦有才学,与王粲善。临当就国,粲作诗以赠萌,萌有答,在粲集中。

  注[三]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天子步行趋河岸,岸高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时中宫仆伏德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连续为辇。行军校尉尚弘多力,令弘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其余不得渡者甚觽,复遣船收诸不得渡者,皆争攀船,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舟中之指可掬。

  注[四]魏书曰:乘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

  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

  太祖乃迎天子都许。暹、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寇徐、扬间,为刘备所杀。[一]董承从太祖岁余,诛。建安二年,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夷三族。[二]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济饥饿,至南阳寇略,为穰人所杀,从子绣摄其觽。才、乐留河东,才为怨家所杀,乐病死。遂、腾自还凉州,更相寇,后腾入为韂尉,子超领其部曲。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及遂等反,太祖征破之。语在武纪。遂奔金城,为其将所杀。

  超据汉阳,腾坐夷三族。赵衢等举义兵讨超,超走汉中从张鲁,后奔刘备,死于蜀。

  注[一]英雄记曰:备诱奉与相见,因于坐上执之。暹失奉势孤,时欲走还并州,为杼秋屯帅张宣所邀杀。

  注[二]典略曰:傕头至,有诏高县。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一]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二]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注[一]华峤汉书曰:安字邵公,好学有威重。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余家,皆蒙全济,安遂为名臣。章帝时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为司空。

  京子汤,太尉。汤四子:长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将,并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魏书曰:自安以下,皆博爱容觽,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绍即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出后成为子。英雄记曰: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注[二]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绍于是乃起应大将军之命。臣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一]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唯所错置。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

  [二]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

  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还宫。

  注[一]续汉书曰:绍使客张津说进曰:“黄门、常侍秉权日久,又永乐太后与诸常侍专通财利,将军宜整顿天下,为海内除患。”进以为然,遂与绍结谋。

  注[二]九州春秋曰: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英雄名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其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勋显着,垂名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以诏书领兵韂守,可勿入宫。”进纳其言,后更狐疑。绍惧进之改变,胁进曰:“今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何为不早决之?事留变生,后机祸至。”进不从,遂败。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一]绍既出,遂亡奔冀州。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篃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觽,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注[一]献帝春秋曰:卓欲废帝,谓绍曰:“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陈留王犹胜,今欲立之。

  人有少智,大或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卿不见灵帝乎?念此令人愤毒!“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公欲废适立庶,恐觽不从公议也。“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臣松之以为绍于时与卓未构嫌隙,故卓与之谘谋。若但以言议不同,便骂为竖子,而有推刃之心,及绍复答,屈疆为甚,卓又安能容忍而不加害乎?且如绍此言,进非亮正,退违诡逊,而显其竞爽之旨,以触哮阚之锋,有志功业者,理岂然哉!此语,妄之甚矣。

  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语在武纪。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后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馥怀不自安。[一]会卓西入关,绍还军延津,因馥惶遽,使陈留高干、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馥曰:“为之奈何?”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于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二]绍遂领冀州牧。

  注[一]英雄记曰:逢纪说绍曰:“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

  绍答云:“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纪曰:“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

  绍从其言而瓒果来。

  注[二]九州春秋曰:馥遣都督从事赵浮、程奂将强弩万张屯河阳。浮等闻馥欲以冀州与绍,自孟津驰东下。时绍尚在朝歌清水口,浮等从后来,船数百艘,觽万余人,整兵鼓夜过绍营,绍甚恶之。浮等到,谓馥曰:“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己离散,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小从事等请自以见兵拒之,旬日之间,必土崩瓦解;明将军但当开合高枕,何忧何惧!”馥不从,乃避位,出居赵忠故舍。遣子赍冀州印绶于黎阳与绍。

  从事沮授*沮音葅.*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一]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

  [二]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窎起,莫不假其名。馥怀惧,从绍索去,往依张邈。[三]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自杀。[四]注[一]献帝纪曰: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袁绍得冀州,又辟焉。英雄记曰:是时年号初平,绍字本初,自以为年与字合,必能克平祸乱。

  注[二]汉末名士录曰:班字季皮,太山人,少与山阳度尚、东平张邈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谢承后汉书曰:班,王匡之妹夫,董卓使班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匡受袁绍旨。

  收班系狱,欲杀之以徇军。班与匡书云:“自古以来,未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者。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幼主在宫,如何可讨?仆与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阴修俱受诏命。关东诸郡,虽实嫉卓,犹以衔奉王命,不敢玷辱。而足下独囚仆于狱,欲以衅鼓,此悖暴无道之甚者也。仆与董卓有何亲戚,义岂同恶?而足下张虎狼之口,吐长慐之毒,恚卓迁怒,何甚酷哉!死,人之所难,然耻为狂夫所害。若亡者有灵,当诉足下于皇天。夫婚姻者祸福之机,今日着矣。

  曩为一体,今为血绚。亡人子二人,则君之甥,身没之后,慎勿令临仆尸骸也。“匡得书,抱班二子而泣。班遂死于狱。班尝见太山府君及河伯,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

  注[三]英雄记曰:绍以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汉先时为馥所不礼,内怀怨恨,且欲邀迎绍意,擅发城郭兵围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楼,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绍亦立收汉,杀之。

  馥犹忧怖,故报绍索去。

  注[四]英雄记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绍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瓒步兵三万余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绍令曲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

  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觽皆复散走。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瓒部迸骑二千余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却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死,而入墙闲,岂可得活乎?”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瓒骑不知是绍,亦稍引却;会曲义□迎,乃散去。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一曰胡夷健者常乘白马,瓒有健骑数千,多乘白马,故以号焉,绍既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十余部,觽数万人,聚会邺中。

  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绍容貌不变,自若也。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觽踰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韂,送到斥丘乃还。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发丈八)**[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

  绍复还屯邺。初平四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岐别诣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上,拜奉帝命。岐住绍营,移书告瓒。瓒遣使具与绍书曰:“赵太仆以周召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亦争士卒,欲相危害,遇光武之宽,亲俱陛见,同舆共出,时人以为荣。自省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此福,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幸也。”曲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一]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天子以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二]绍让侯不受。顷之。击破瓒于易京,井其觽。[三]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绍不听,曰:“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四]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觽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五]注[一]献帝传曰: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觽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绍弗能用。案此书称*(郭图)**[沮授]*之计,则与本传违也。

  注[二]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

  注[三]典略曰:自此绍贡御希慢,私使主薄耿苞密白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

  绍以苞密白事示军府将吏。议者咸以苞为妖妄宜诛,绍乃杀苞以自解。九州春秋曰:绍延征北海郑玄而不礼,赵融闻之曰:“贤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礼贤,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为之君,不敢失万民之欢心,况于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难乎以有为矣。”英雄记载太祖作董卓歌,辞云:“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如此之文,则玄无病而卒。余书不见,故载录之。

  注[四]九州春秋载授谏辞曰:“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

  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然信用髃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穑之艰难。华彦、孔顺皆奸佞小人也,信以为腹心;王修等备官而已。然能接待宾客,慕名敬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巿井而外,虏掠田野;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

  邑有万户者,着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招命贤士,不就;不趋赴军期,安居族党,亦不能罪也。

  注[五]世语曰:绍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觽”。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献帝传曰: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审配、郭图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觽,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觽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图等曰:“武王伐纣,不曰不义,况兵加曹氏而云无名!且公师武臣*(竭)*力,将士愤怒,人思自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虑之失也。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亡也。监军之计,计在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

  绍从之。图等因是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觽于外,不宜知内。”绍疑焉。乃分监军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遂合而南。

  先是,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

  太祖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

  [一]注[一]魏氏春秋载绍檄州郡文曰:“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命,威福由己,终有望夷之祸,污辱至今。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威奋怒,诛夷逆乱,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昔统鹰扬,扫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方收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耱,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銟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县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觽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会銮驾东反,髃虏乱政。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韂幼主。

  而便放志专行,胁迁省禁,卑侮王官,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髃谈者蒙显诛,腹议者蒙隐戮,道路以目,百寮钳口,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历典三司,享国极位,操因睚眦,被以非罪,榜楚并兼,五毒俱至,触情放慝,不顾宪章。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含听,改容加锡,操欲迷夺时权,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缯缴充蹊,坑藊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意含覆,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苞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灭中正,专为枭雄。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瓒,强御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屯据敖仓,阻河为固,乃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材,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鞖飞蓬,覆沧海而沃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当今汉道陵迟,纲弛纪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韂,内以拘执,惧其篡逆之祸,因斯而作。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可不勖哉!“此陈琳之辞。

  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绍不听。

  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一]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二]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觽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觽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觽号曰霹雳车。[三]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

  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合等率其觽降。绍觽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觽伪降,尽坑之。[四]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四]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注[一]献帝传曰: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其弟宗曰:“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授曰:“以曹兖州之明略,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觽实疲弊,而将骄主□,军之破败,在此举也。扬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今之谓也。”

  注[二]献帝传曰: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觽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注[三]魏氏春秋曰:以古有矢石,又传言“旝动而鼓”,说*[文]*曰“旝,发石也”,于是造发石车。

  注[四]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

  注[五]献帝传云: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禽也!”授对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

  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觽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觽,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觽,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一]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

  注[一]先贤行状曰:丰字符皓,钜鹿人,或云勃海人。丰天姿绬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虽过,笑不至矧。博览多识,名重州党。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待御史。阉宦□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劝绍迎天子,绍不纳。绍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逢纪惮丰亮直,数谗之于绍,绍遂忌丰。绍军之败也,土崩奔北,师徒略尽,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绍谓逢纪曰:“冀州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与觽不同,吾亦惭见之。”纪复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初,太祖闻丰不从戎,喜曰:“绍必败矣。”及绍奔遁,复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孙盛曰: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伯王之业隆,臣奉闇后,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乱邦,就有道可也。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一]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觽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

  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太祖北征谭、尚。谭军黎阳,尚少与谭兵,而使逢纪从谭。谭求益兵,配等议不与。谭怒,杀纪。[二]太祖渡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欲分兵益谭,恐谭遂夺其觽,乃使审配守邺,尚自将兵助谭,与太祖相拒于黎阳。自[二]*[九]*月至*(九)**[二]*月,大战城下,谭、尚败退,入城守。太祖将围之,乃夜遁。追至邺,收其麦,拔阴安,引军还许。太祖南征荆州,军至西平。谭、尚遂举兵相攻,谭败奔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诣太祖请救。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三]尚闻太祖北,释平原还邺。

  其将吕旷、吕翔叛尚归太祖,谭复阴刻将军印假旷、翔。太祖知谭诈,与结婚以安之,乃引军还。尚使审配、苏由守邺,复攻谭平原。太祖进军将攻邺,到洹水,去邺五十里,由欲为内应,谋泄,与配战城中,败,出奔太祖。太祖遂进攻之,为地道,配亦于内作堑以当之。

  配将冯礼开突门,内太祖兵三百余人,配觉之,从城上以大石击突中栅门,栅门闭,入者皆没。太祖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太祖一夜掘之,广深二丈,决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尚闻邺急,将兵万余人还救之,依西山来,东至阳平亭,去邺十七里,临滏水,举火以示城中,城中亦举火相应。

  配出兵城北,欲与尚对决围。太祖逆击之,败还,尚亦破走,依曲漳为营,太祖遂围之。未合,尚惧,遣阴夔、陈琳乞降,不听。尚还走滥口,进复围之急,其将马延等临陈降,觽大溃,尚奔中山。尽收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荣守东门,夜开门内太祖兵,与配战城中,生禽配。配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四]高干以并州降,复以干为刺史。

  注[一]典论曰: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刘氏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刘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叞头墨面以毁其形。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

  注[二]英雄记曰:纪字符图。初,绍去董卓出奔,与许攸及纪俱诣冀州,绍以纪聪达有计策,甚亲信之,与共举事。后审配任用,与纪不睦。或有谗配于绍,绍问纪,纪称“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绍曰:“君不恶之邪?”纪答曰:“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

  绍善之,卒不废配。配由是更与纪为亲善。

  注[三]魏氏春秋载刘表遗谭书曰:“天笃降害,祸难殷流,尊公殂殒,四海悼心。

  贤胤承统,遐迩属望,咸欲展布旅力,以投盟主,虽亡之日,犹存之愿也。何寤青蝇飞于干旍,无极游于二垒,使股肱分为二体,背膂绝为异身!昔三王五伯,下及战国,父子相残,盖有之矣;然或欲以成王业,或欲以定霸功,或欲以显宗主,或欲以固頉嗣,未有弃亲即异,扤其本根,而能崇业济功,垂祚后世者也。若齐襄复九世之雠,士□卒荀偃之事,是故春秋美其义,君子称其信。夫伯游之恨于齐,未若*(文公)**[太公]*之忿曹;宣子之承业,未若仁君之继统也。且君子之违难不适雠国,岂可忘先君之怨,弃至亲之好,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

  冀州不弟之毝,既已然矣;仁君当降志辱身,以匡国为务;虽见憎于夫人,未若郑庄之于姜氏,兄弟之嫌,未若重华之于象傲也。然庄公有大隧之乐,象受有鼻之封。愿弃捐前忿,远思旧义,复为母子昆弟如初。“又遗尚书曰:”知变起辛、郭,祸结同生,追阏伯、实沈之踪,忘常棣死丧之义,亲寻干戈,僵尸流血,闻之哽咽,虽存若亡。昔轩辕有涿鹿之战,周武有商、奄之师,皆所以翦除秽害而定王业,非强弱之*(事)*争,喜怒之忿也。故虽灭亲不为尤,诛兄不伤义。今二君初承洪业,纂继前轨,进有国家倾危之虑,退有先公遗恨之负,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今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余,当以大包小,以优容劣,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曲直之计,不亦善乎!若留神远图,克己复礼,当振□长驱,共銟王室,若迷而不反,违而无改,则胡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暞力为君之役哉?此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

  愤踊鹤望,冀闻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谭、尚尽不从。

  汉晋春秋载审配献书于谭曰:“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苟有图危宗庙,败乱国家,王纲典律,亲簄一也。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狱,季友歔欷而行针叔之鸩。何则?

  义重人轻,事不得已也。昔韂灵公废蒯聩而立辄,蒯聩为不道,入戚以篡,韂师伐之。春秋传曰:“以石曼姑之义,为可以拒之。‘是以蒯聩终获叛逆之罪,而曼姑永享忠臣之名。父子犹然,岂况兄弟乎!昔先公废绌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适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先公谓将军为兄子,将军谓先公为叔父,海内远近,谁不备闻?且先公即世之日,我将军斩衰居庐,而将军斋于垩室,出入之分,于斯益明。是时凶臣逢纪,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将军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我]*将军亦奉命承旨,加以淫刑。自是之后,痈疽破溃,骨肉无丝发之嫌,自疑之臣,皆保生全之福。

  故悉遣强胡,简命名将,料整器械,选择战士,殚府库之财,竭食土之实,其所以供奉将军,何求而不备?君臣相率,共韂旌麾,战为雁行,赋为币主,虽倾仓覆库,翦剥民物,上下欣戴,莫敢告劳。何则?推恋恋忠赤之情,尽家家肝脑之计,唇齿辅车,不相为赐。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何图凶险谗慝之人,造饰无端,诱导奸利,至令将军翻然改图,忘孝友之仁,听豺狼之谋,诬先公废立之言,违近者在丧之位,悖纪纲之理,不顾逆顺之节,横易冀州之主,欲当先公之继。遂放兵钞拨,屠城杀吏,交尸盈原,裸民满野,或有叞□发肤,割截支体,噃魂痛于幽冥,创痍号于草棘。又乃图获邺城,许赐秦、胡,财物妇女,豫有分界。

  或闻告令吏士云:“孤虽有老母,辄使身体完具而已。‘闻此言者,莫不惊愕失气,悼心挥涕,使太夫人忧哀愤懑于堂室,我州君臣士友假寐悲叹,无所措其手足;念欲静师拱默以听执事之图,则惧违春秋死命之节,贻太夫人不测之患,陨先公高世之业。且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将军辞不获已,以及馆陶之役。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辱谷)**[屠各]*二三其心,临陈叛戾。我将军进退无功,首尾受敌,引军奔避,不敢告辞。亦谓将军当少垂亲亲之仁,贶以缓追之惠,而乃寻踪蹑轨,无所逃命。困兽必□,以干严行,而将军师旅土崩瓦解,此非人力,乃天意也。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复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而纵情肆怒,趣破家门,企踵鹤立,连结外雠,散锋于火,播增毒螫,烽烟相望,涉血千里,遗城厄民,引领悲怨,虽欲勿救,恶得已哉!故遂引军东辕,保正疆埸,虽近郊垒,未侵境域,然望旌麾,能不永叹?配等备先公家臣,奉废立之命。而图等干国乱家,礼有常刑。故奋敝州之赋,以除将军之疾,若乃天启于心,早行其诛,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配等亦袒躬布体以待斧钺之刑。若必不悛,有以国毙,图头不县,军不旋踵。愿将军详度事宜,锡以环玦.”典略曰:谭得书怅然,登城而泣。既劫于郭图,亦以兵锋累交,遂战不解。

  注[四]先贤行状曰: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袁绍领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初,谭之去,皆呼辛毗、郭图家得出,而辛评家独被收。

  及配兄子开城门内兵,时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太祖兵入,忿辛、郭坏败冀州,乃遣人驰诣邺狱,指杀仲治家。是时,辛毗在军,闻门开,驰走诣狱,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是日生缚配,将诣帐下,辛毗等逆以马鞭击其头,骂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顾曰:“狗辈,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杀汝也!且汝今日能杀生我邪?”

  有顷,公引见,谓配:“知谁开卿城门?”配曰:“不知也。”曰:“自卿*(文)*[子]荣耳。”配曰:“小儿不足用乃至此!”公复谓曰:“曩日孤之行围,何弩之多也?”

  配曰:“恨其少耳!”公曰:“卿忠于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尔也。”

  有意欲活之。配既无挠辞,而辛毗等号哭不已,乃杀之。初,冀州人张子谦先降,素与配不善,笑谓配曰:“正南,卿竟何如我?”配厉声曰:“汝为降虏,审配为忠臣,虽死,岂若汝生邪!”临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乐资山阳公载记及袁暐献帝春秋并云太祖兵入城,审配战于门中,既败,逃于井中,于井获之。臣松之以为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岂当数穷之日,方逃身于井,此之难信,诚为易了。

  不知资、暐之徒竟为何人,未能识别然否,而轻弄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寔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也。

  太祖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攻尚于中山。尚走故安从熙,谭悉收其觽。

  太祖将讨之,谭乃拔平原,并南皮,自屯龙凑。十二月,太祖军其门,谭不出,夜遁奔南皮,临清河而屯。十年正月,攻拔之,斩谭及图等。熙、尚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

  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陈兵数万,杀白马盟,令曰:“违命者斩!”

  觽莫敢语,各以次歃。至别驾韩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阙矣;若乃北面于曹氏,所弗能为也。”一坐为珩失色。触曰:“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励事君。”高干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口关。遣乐进、李典击之,未拔。十一年,太祖征干。干乃留其将夏昭、邓升守城,自诣匈奴单于求救,不得,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捕斩之。

  [一]十二年,太祖至辽西击乌丸。尚、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二]太祖高韩珩节,屡辟不至,卒于家。[三]注[一]典略曰:上洛都尉王琰获高干,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为琰富贵将更娶妾媵而夺己爱故也。

  注[二]典略曰:尚为人有勇力,欲夺取康觽,与熙谋曰:“今到,康必相见,欲与兄手击之,有辽东犹可以自广也。”康亦心计曰:“今不取熙、尚,无以为说于国家。”

  乃先置其精勇于厩中,然后请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缚之,坐于冻地。尚寒,求席,熙曰:“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谭,字显思。熙,字显奕。尚,字显甫。吴书曰:尚有弟名买,与尚俱走辽东。曹瞒传云:买,尚兄子。未详。

  注[三]先贤行状曰: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丧父母,奉养兄姊,宗族称孝悌焉。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

  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一]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余觽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二]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三]注[一]吴书曰:时议者以灵帝失道,使天下叛乱,少帝幼弱,为贼臣所立,又不识母氏所出。

  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绍等欲立之以安当时,使人报术。术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故外托公义以拒绍。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

  今西名有幼君,无血桩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

  术答曰:“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桩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

  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于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它。“

  注[二]臣松之案英雄记:“陈温字符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瑀字公玮,下邳人。瑀既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如此,则温不为术所杀,与本传不同。

  注[三]三辅决录注曰:日磾字翁叔,马融之族子。少传融业,以才学进。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台辅。献帝春秋曰: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备军中千余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留之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髃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暞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兴平二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术会髃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觽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朇之符命,遂僭号[一]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余粱肉,[二]而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三]妻子依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勋,复见收视。术女入孙权宫,子耀拜郎中,耀女又配于权子奋。

  注[一]典略曰: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

  注[二]九州春秋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避乱扬州,术登城见而悦之,遂纳焉,甚爱幸。

  诸妇害其宠,语之曰:“将军贵人有志节,当时时涕泣忧愁,必长见敬重。”冯氏以为然,后见术辄垂涕,术以有心志,益哀之。诸妇人因共绞杀,悬之厕梁,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殡敛。

  注[三]魏书曰: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绍阴然之。吴书曰: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觽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

  坐棂黙上,叹息良久,乃大箢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黙下,呕血斗余而死。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一]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二]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三]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觽;觽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四]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五]注[一]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恭)**[公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汉末名士录云: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敷字文友、张俭字符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谢承后汉书曰:表受学于同郡王畅。畅为南阳太守,行过乎俭。表时年十七,进谏曰:“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畅答曰:“以约失之者鲜矣。且以矫俗也。”

  注[二]司马彪战略曰: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觽。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表曰:“宗贼甚盛,而觽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觽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表顾问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觽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

  兵集觽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注[三]汉晋春秋曰: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注[四]英雄记曰: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由是怀恨,遂叛表焉。

  注[五]英雄记曰:州界髃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觽,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一]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注[一]傅子曰: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

  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

  唯将军重思,无负嵩。“表遂使之,果如所言,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还称朝廷、曹公之德也。表以为怀贰,大会寮属数百人,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觽皆恐,欲令嵩谢。嵩不动,谓表曰:”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具陈前言。

  表怒不已,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一]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注[一]汉晋春秋曰: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觽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雠隙。[一]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巽对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

  备走奔夏口。[二]注[一]典略曰:表疾病,琦还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觽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注[二]傅子曰:巽子公悌,绬伟博达,有知人鉴。辟公府,拜尚书郎,后客荆州,以说刘琮之功,赐爵关内侯。文帝时为侍中,太和中卒,巽在荆州,目庞统为半英雄,证裴潜终以清行显;统遂附刘备,见待次于诸葛亮,潜位至尚书令,并有名德。及在魏朝,魏讽以才智闻,巽谓之必反,卒如其言。巽弟子嘏,别有传。汉晋春秋曰: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琮不纳。搜神记曰:建安初,荆州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言自*(中兴)**[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至建安八年九年当始衰。始衰者,谓刘表妻死,诸将并零落也。

  十三年无孑遗者,表当又死,因以丧破也。是时,华容有女子忽啼呼云:“荆州将有大丧。”言语过差,县以为妖言,系狱月余,忽于狱中哭曰:“刘荆州今日死。”华谷去州数百里,即遣马吏验视,而刘表果死,县乃出之。续又歌吟曰:“不意李立为贵人。”后无几,太祖平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

  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一]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为光禄勋;[二]嵩,大鸿胪;[三]羲,侍中;[四]先,尚书令;其余多至大官。[五]注[一]魏武故事载令曰:“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疆,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觽,笃中正之体,教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尘,下图不朽之余祚;鲍永之弃并州,窦融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笺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执,表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

  注[二]傅子曰:越,蒯通之后也,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大将军何进闻其名,辟为东曹掾。

  越劝进诛诸阉官,进犹豫不决。越知进必败,求出为汝阳令,佐刘表平定境内,表得以强大。

  诏书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荆州平,太祖与荀彧书曰:“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建安十九年卒。临终,与太祖书,托以门户。太祖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

  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

  注[三]先贤行状曰: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于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别驾,转从事中郎。表郊祀天地,嵩正谏不从,渐见违忤。奉使到许,事在前注。荆州平,嵩疾病,就在所拜授大鸿胪印绶。

  注[四]羲,章陵人。

  注[五]零陵先贤传曰:先字始宗,博学强记,尤好黄老言,明习汉家典故。为刘表别驾,奉章诣许,见太祖。时宾客并会,太祖问先:“刘牧如何郊天也?”先对曰:“刘牧托汉室肺腑,处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髃凶塞路,抱玉帛而无所聘俯,修章表而不获达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诚。”太祖曰:“髃凶为谁?”先曰:“举目皆是。”太祖曰:“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先曰:“汉道陵迟,髃生憔悴,既无忠义之士,翼戴天子,绥宁海内,使万邦归德,而阻兵安忍,曰莫己若,既蚩尤、智伯复见于今也。”太祖嘿然。拜先武陵太守。荆州平,先始为汉尚书,后为魏国尚书令。先甥同郡周不疑,字符直,零陵人。先贤传称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当。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

  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

  乃遣刺客杀之。挚虞文章志曰:不疑死时年十七,着文论四首。世语曰:表死后八十余年,至晋太康中,表頉见发。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闻数里。

  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一]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二]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注[一]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世有卓而大乱作,大乱作而卓身灭,抑有以也。

  注[二]臣松之以为桀、纣无道,秦、莽纵虐,皆多历年所,然后觽恶乃着。董卓自窃权柄,至于陨毙,计其日月,未盈三周,而祸崇山岳,毒流四海。其残贼之性,寔豺狼不若。“书契未有”,斯言为当。但评既曰“贼忍”,又云“不仁”,贼忍,不仁,于辞为重。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而评但云“奢淫不终”,未足见其大恶。

参考翻译

译文

(董卓、袁绍、袁术、刘表) 董卓传,(附李睳、郭汜传)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少时就行侠尚武,曾到西北少数民族羌族屯驻生活的地方漫游,广结羌族的首领为朋友,后回乡务农。某日正在田中耕作时,有一些到内地来办事的羌族首领顺便来看望他。董卓看到远道而来的朋友非常高兴,邀众人到家中作客,将正用于犁田的耕牛宰杀掉来招待客人,大家开怀痛饮。羌族首领们为董卓重义气而又豁达豪爽的行为所感动,他们回去后收集了牛马羊各类牲畜千余头(匹)赠与董卓。 东汉桓帝末年,朝廷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个郡中选拔良家子弟来充任负责皇帝宿卫侍从的羽林郎,董卓因为武艺高强,力大过人,能够备两只箭袋在纵马急驰中左右开弓,故而被朝廷选中。他先在军中担任掌管行军之事的军司马,不久跟随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州立了战功,被提升为负责守卫京城皇宫诸殿的郎中,并赏赐细绢九千匹。董卓接受了官职,却把所得的九千匹细绢全部分给手下的官兵。此后,官运亨达,先后担任过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主管西域诸民族事务的西域戊己校尉,后被免。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最后又召回京都,拜中郎将。由于在率部讨伐黄巾起义军的战斗中吃了败仗,他被撤职以抵战败之责。直到西北韩遂在凉州聚众反叛,朝廷才恢复了他中郎将的职务,派他带兵围剿韩遂。董卓领兵开到望垣硖以北地区,被羌、胡数万兵马包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下,董卓故意做出捕鱼虾以济军粮的假象,在河道上游筑堰,使数十里河水大涨。汉军从大坝下悄悄穿过,然后掘开水坝。等胡兵闻知汉军突围而组织追击时,河水已深,无法渡过,董卓的军队因而死里逃生。当时朝廷共派出六路人马出征陇西讨伐韩遂,其他五路都连吃败仗丧师折将,只有董卓指挥的这一路完整地撤退回来,没遭什么损失。董卓率师突围后驻扎在扶风郡,朝廷因其有功提升他为前将军,封..乡侯,并调任并州牧。灵帝刘宏死后,少帝刘辩即位。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斩除朝中的宦官,皇太后坚决反对何进等人的行动。为了争取外援,何进私下给董卓写信,让他带所统辖的兵马开进京师,并让他给皇上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借着太后和陛下的宠幸为非作歹,扰乱朝政,祸国殃民。古时晋臣赵鞅曾率晋阳的兵马进入京城,铲除了朝中佞臣荀寅和七吉射等人;如今臣下我也要鸣钟鼓督师立即开往洛阳,以讨伐张让这些乱臣贼子。”何进要董卓这样做是想胁迫太后同意诛杀宦官的计划。谁知何进等人谋划不周,董卓的军队尚未赶到洛阳,宦官张让、段王圭等人已先下手杀掉了大将军何进,然后在何进部将袁绍等人的反击下,又挟着少帝仓惶逃到黄河岸边的小平津渡口。董卓于是率文武百官到洛阳北郊的北邙山迎接少帝回宫。此时,何进的弟弟、原车骑将军何苗也在京都的这场混战中被何进的部将杀掉,因为将士们怀疑是何苗勾结宦官谋杀其兄以夺兵权。这时,何进、何苗的部属因失去了主帅而无所适从,便都归附了董卓。董卓又唆使吕布杀死负责保卫京师的执金吾丁原,把其军队也收编在自己手下。这样,董卓便独揽了京都的兵权。先前,大将军何进曾派骑都尉太山鲍信到外地招兵买马。鲍信这时正好回到洛阳,见到京都的严峻局面,他找到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有篡位的野心。我们如不趁早动手,后患无穷。趁他现在刚到京都,军队疲惫不堪,我们给他来个突然袭击,一定可以生擒董卓。”可是袁绍害怕董卓,不敢采取行动。鲍信见袁绍不足以为谋,不愿坐等董卓加害自己,便弃官返归故里了。董卓先是以国内久旱不雨罪在朝臣为借口,逼迫少帝下诏免去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不久,他又当上了最高军事官太尉,被授予总领诸军的权力和调动全国兵马的符节。 董卓在控制了朝廷军政大权后,便私下废掉了他看不顺眼的少帝刘辩,把他贬封为弘农王,随即又把他和他的生母何太后杀死。然后立灵帝的幼子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董卓自以为拥立新君有功,他人无法与之相比,便恢复西汉初年的相国职务,并由自己担任,又封自己为..侯,享有朝见天子时司礼官只称官职而不直呼姓名,以及可以穿鞋上殿的特殊待遇。他的母亲也被封为池阳君,并违背朝廷礼法设置家令、家丞一类官职。由于董卓是带着精锐的兵马来到京都,又正好赶上朝中百官相互残杀,因而使他能够拥兵自重,操纵了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杀大权。东汉王朝的武库甲兵,统由他来掌管,国家的珍宝财富,也都成了他的私物,位重权高,威慑天下。他生性残忍暴戾,不讲仁德,如今为了防止百官对他不满,更是不惜以酷刑来威慑众人,即便有谁对他的无道行为稍有提及,他就会去无情地迫害,使得从天子到满朝文武大臣人心惶恐,如履薄冰,不能自保。某日董卓派他的部下到洛阳东南不远的阳城巡行,正遇到当地的百姓们在歌舞祭祀神灵,祈求农业丰收。士兵们包围上去,把正在举行祭祀仪式的百姓全部捉获,把他们的牛车也都抢掠过来,然后把抓到的男子全部杀死,砍下的脑袋一颗颗挂在车辕上,妇女和财物都装在车上,驱赶牛车一辆接一辆返回洛阳,谎称灭贼大获全胜而归。一路上士卒们唱着凯歌,甚至不断发出“万岁”的呼叫。进洛阳开阳门后,将杀戮的人头焚烧,掳掠来的妇女则分给士卒们为婢为妾。董卓竟然目无纲法地淫乱于后宫,肆意霸占奸淫宫中嫔妃和公主,其凶狂残暴无法无天到如此地步。 董卓垄断朝政之初,一度很信任尚书周毖和掌管洛阳城门的校尉伍琼等人。周、伍推荐给董卓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都被安排担任了州牧郡守一级的重要官职。 不料韩馥等人到任后,竟联合起各自所辖兵马讨伐董卓。董卓闻讯大怒,以为周毖、伍琼与韩馥等人皆为同党,是互相勾结起来反对他,于是把周毖、伍琼斩首。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马开到河阳县境内的黄河渡口驻扎,准备进兵洛阳讨伐董卓。董卓先派一支疑兵到平阴县境内的黄河边上,假装从此渡河,而精锐主力则悄悄从洛阳北面的小平津渡口渡过黄河,绕到王匡军队的背后出其不意发起攻击。王匡军队在河阳津北被董卓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此后,董卓看到崤山以东黄河流域的各地诸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自己,害怕在洛阳不得安宁,便胁迫皇帝和朝廷迁到长安。 献帝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挟持年幼的皇帝和文武百官离开洛阳去长安,行前纵火将洛阳都城的宫殿付之一炬,又大肆挖掘历代王公贵族的陵墓,抢掠宝物。董卓迁都长安后,位居太师,每以姜太公自比,号称“尚父”。出入乘坐皇太子专用的青盖金华车,此车以金花装饰,车盖弓头为龙爪形,有两个车厢,极为豪华高贵,时人称之为“竿摩车”。董卓的弟弟董..,被任命为左将军,封..侯;他哥哥的儿子董璜,也担任了侍中、中军校尉典兵两个重要职务。一时间,董氏家族亲眷纷纷授官晋爵,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文武百官遇到董卓,都要通名报姓拜于车下,董卓根本不予还礼。他还动辄传令让尚书、御史、符节三台尚书以下的朝臣到他家中商议朝政大事。他又在离长安二百多里的地方大兴土木,修建他的私人城池,取名曰“郿坞”。其城墙修得跟长安一样高,把从洛阳等地搜刮来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积藏在城中,其中储藏的粮食就足够吃上三十年。董卓扬言说:“我的大业成功,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即便不成,我守在..坞中也可享受一辈子了。”他把朝政交给亲信去办,自己常住郿坞。有一次他离开长安去郿坞时,朝臣们在西出长安的城门外为他置酒饯行,董卓令部下搭起帐篷与群臣畅饮。席间,他突然令人押上在北地郡诱降捕获的反叛士卒和百姓数百人,当着众多王公大臣的面施以酷刑:先割去舌头,然后或砍其手足,或剜其双目,或放在大锅里烹煮。受刑未死之人,在宴席桌案下挣扎哀号,文武百官无不被眼前的惨景惊得浑身发抖,拿不住筷子,惟董卓坐在那里又吃又喝,像是在自享其乐。掌管天文和历法的太史官观察天象,说要有大臣死在董卓手里了。果然有以前当过太尉、现为九卿之一卫尉的张温,平日因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颇受董卓怨恨,这次因天象有变,董卓为了搪塞,便捏造罪名说张温与袁术勾结谋反,于是张温就被鞭杖活活打死了。在董卓专权的不长时间里,以严酷的法令和残忍的刑罚,制造了大量冤案,枉死者成百上千,致使天下民怨沸腾。他还凭借权势为所欲为,将宫中铜人和悬挂钟磬的..全部打坏,改变自汉武帝以来数百年间流通的五铢钱币制度,另铸为五分小钱,上面没有花纹和文字,周边和中间的孔洞也无轮廓,不作磨冶加工,粗糙不堪,结果造成钱币贬值、物价猛涨的严重后果,一斛谷竟卖数十万钱,从此以后商业凋敝。 献帝初平三年(192)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和董卓部将吕布共同商定诛杀逆臣董卓。此时正巧献帝患病新愈,传诏在未央殿会见群臣。吕布派他的同乡亲信、骑都尉李肃带士兵十几人,打扮成宫中卫士的模样把守在宫门,吕布怀中藏着诛杀董卓的诏书。董卓进入宫门后,李肃率伏兵一拥而上举刀枪击杀,董卓措手不及,惊呼:“吕布何在?快来救我!”吕布转出应声喝道:“皇帝有诏令杀贼臣董卓!”随即杀死董卓,夷灭三族。朝中主簿田景赶紧扑向董卓的尸体,也被吕布杀掉。这样连杀董卓的亲信三人,其他人皆畏惧不敢动弹。长安城的官吏百姓闻听董卓被诛,都庆贺诛灭国贼。平日投靠奉迎董卓的官吏被一个个抓进监狱处以死刑。当初,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率军驻守陕县一带,又派出他手下的校尉李莈、郭汜、张济等人分别占据陈留、颍川二郡的一些县。董卓被杀后,吕布派李肃持献帝的诏书去陕县,想借皇威杀掉牛辅。不料牛辅等人作困兽斗,带领部下与李肃拼杀。李肃身边兵少,败退到弘农郡。吕布闻讯大怒,以贻误军机的罪名处死李肃。这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牛辅军中有些士兵看到没有出路而开小差,军营里人心不安。牛辅心虚,以为部下将要反叛,急带着金银宝物,叫上身边亲信攴胡赤儿等五六人悄悄溜出军营,翻越城墙后北渡黄河仓惶逃去。哪知相随的攴胡赤儿等人见牛辅携带的金银宝物甚多,竟起贪心。他们杀掉牛辅,瓜分其金银宝物,并把牛辅的首级送到长安邀功。等到李莈几个得知朝中政局的巨变赶回陕县老巢时,牛辅已被杀。众人因无首领而打算就此散伙各回老家。一想朝廷并无赦书对他们免罪,跑回家去也不行,又听说长安城中文武百官恨透了董卓及其部属,发誓要杀光凉州人,这越发使他们惶然不知所措。最后他们接受了贾诩的计策,聚拢各部兵马向西直奔长安,沿途又收编董卓部下不少人马,等到达长安城下时,已经有浩浩荡荡十几万人了。他们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兵围攻长安城。 十日后长安被攻破,又和吕布在城中展开激战,最后吕布败走。李莈等人纵兵疯狂抢掠长安财富,对全城男女老少不分官吏百姓大肆杀戮。一时间长安城尸首狼藉,死者不可胜数。同时大肆捕杀参与诛杀董卓的人,司徒王允也被杀死陈尸街头。叛军还收殓董卓的尸骨送到..地安葬,葬礼间大风暴雨震憾董卓墓,雨水流入墓穴,把董卓的棺材冲了出来。长安既占,李莈当了车骑将军,封池阳侯,领司隶校尉,统领全国兵马;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为万年侯。李莈、郭汜、樊稠三人挟持天子,控制了朝政。张济当了骠骑将军,封平阳侯,领兵驻守弘农,拱卫长安。这一年,西北的韩遂、马腾向朝廷投降,各率其部属来到长安。朝廷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率本部回凉州驻守;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率本部驻守..县。朝廷里侍中马宇和谏议大夫种邵、右中郎将刘范等人暗中谋划,准备让马腾率精兵自..县偷袭长安,他们在朝中为内应,一举消灭李莈等叛军首领。不料在马腾进兵到距长安只有五十里的长平观时,里应外合的秘密泄露,马宇等人仓惶逃向槐里县,樊稠率兵迎击马腾。 马腾失去内应,无心恋战,败退引军返回凉州。樊稠乘胜进攻槐里县,马宇、种邵、刘范等人均被杀。当时渭水流域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尚有百姓数十万户,是一处比较富庶的地方,李莈等叛将纵容部下肆意劫掠百姓,洗劫城邑,百姓饥饿困苦,两年之内,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以致于人烟绝迹。叛军首领因争权夺势而内讧,先是李莈杀掉了樊稠,将他的人马收归自己麾下。继而郭汜与李莈又互相猜疑,并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展开拼杀。李莈把天子扣押在他的军营里做人质,纵兵放火烧毁官殿和城门,又把府库抢掠一空,从皇帝的车马服饰到其他宫廷御物金银财宝统统归于己有。其后,他便不断派文武百官到郭汜那里去说和,以求双方罢兵。郭汜不愿与他讲和,把受李莈逼迫前来说和的文武官员都关了起来。两人相互争斗数月之久,其部属相互残杀不下万余人。李莈的部将杨奉和军吏宋果密谋杀掉李莈,由于谋划不周,事情败露,于是杨奉带领自己统辖的一支兵马叛离李莈而去。李莈失去杨奉一支精兵,实力受到一定的影响。驻扎在弘农的张济此时也来长安从中调解,这样李莈才答应把扣押的献帝放出来。献帝逃出叛将之手,不敢在长安停留,匆匆来到新丰、霸陵间。郭汜见机,又想把献帝胁迫到..城,控制在他的手中。献帝赶到杨奉营中避难。杨奉发兵向郭汜进攻,郭汜兵败,向南山一带退走。杨奉和将军董承保护献帝及文武百官还都洛阳。这时李莈、郭汜都后悔不该把献帝放走,于是两军又联合起来,集中兵力向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杨奉。杨奉见李、郭人多势众,料难抵挡,便急向河东的白波军求援。白波军将领韩暹、胡才、李乐等赶来救援。 杨奉指挥军队与李莈、郭汜大战于曹阳涧,结果败退。李、郭纵兵杀戮文武百官,然后带着劫掠的后宫嫔妃返回弘农。献帝逃到陕县,又向北渡过黄河,车马全无,只得徒步行走,身边只有皇后与贵人。一直到了黄河北边的大阳县,才找到一处房子住了下来。杨奉、韩暹追踪找到献帝后,只好暂且以安邑县治为都城让他住下来,出入也只能坐牛车,身边仅有太尉杨彪、太仆韩融及随从十余人。献帝分别拜韩暹、胡才、李乐三人为征东、征西、征北将军,让他们与杨奉、董承共掌朝政。又派太仆韩融前往弘农与李莈、郭汜谈判,索回了被他们掠走的宫人和文武百官,献帝的乘舆车马也要回了一些。这一年黄河以北地区蝗灾肆虐,加上长时间大旱不雨,农田几乎颗粒无收。朝廷在安邑一带筹集不到粮食,群臣没有饭吃,只好到外摘点青枣,或到田间挖些野菜充饥。军队也断了粮饷,士兵们开始骚动,将领们无法控制不满情绪。无奈,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商议还是应该护送献帝到洛阳去。献帝和文武朝臣及军队离开安邑,出箕关,途经轵道,有晋阳侯张杨携带粮食在路边迎接,献帝非常感激张杨在困难中的帮助,拜他为大司马,此事在《张杨传》中也有记载。献帝和朝廷还都洛阳后,见这里的宫殿早已被烧成一片废墟,街陌上也长满了荒草。他们既无粮食充饥,又无房屋居住,只得砍去荆棘荒草,在断壁残墙或土丘旁半躺半卧地歇息。此时各州、郡的长官都拥兵自重,没有哪个来洛阳朝见献帝。仅有的一点粮食越来越少,自尚书郎以下的官员们只好每天到郊外寻些野果填腹,不断有人饿死在断墙残垣间。于是太祖曹操把献帝迎到许县,将许县做为临时都城。韩暹、杨奉不能遵守朝廷礼法,各自带兵离去,在徐州、扬州间流窜骚扰,不久被刘备所擒杀。董承追随太祖一年多时间,也因罪被诛。 建安二年(197),朝廷派谒者仆射裴茂统领关西各路兵马讨伐李莈,李莈兵败身亡,并被夷灭三族。叛将郭汜被部将五习所杀,死在..城。张济因军中缺粮,带兵到南阳郡抢掠,在穰县被百姓包围起来杀死,他的侄子张绣收聚并统领了他的残部。胡才、李乐二人留在河东,后来胡才被他的冤家对头谋杀,李乐患病身亡。西北的马腾、韩遂二人自返回凉州后,越发拥兵自重。马腾奉诏入朝任卫尉之职后,其部属由他的儿子马超统领。 建安十六年(211),马超、韩遂联合关中诸将共同反叛朝廷,太祖率师西征,大败叛军,此事在《武帝纪》中有详细记载。韩遂兵败逃往金城,被部将所杀。马超率残部退居汉阳郡。马腾因为儿子的叛逆大罪而被诛,夷灭三族。又有赵衢等人举义兵讨伐马超,马超引兵前往汉中依附张鲁,随后投奔刘备,最后死在西蜀。 袁绍传,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县人。其高祖袁安,在东汉章帝时曾任过司徒之职。自袁安以后,又接连四世在朝中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三公”的高位,因而袁氏家族权倾朝野,威震天下。袁绍长得身材魁梧,容貌威严,虽出身豪门望族,却广结社会下层的贤达之士,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他。太祖曹操少年时代曾与他有过来往。袁绍进入仕途后,先是以大将军属员身份任侍御史,在朝中负责监察举劾之事,不久迁升为中军校尉,以后又做到司隶校尉。灵帝死后,何太后之兄、担任大将军职务的何进和袁绍密谋诛杀朝中的宦官,何太后坚决不同意这件事。何进和袁绍无奈,便暗中联络并州牧董卓,让他带兵入京请诛宦官,想以此威逼何太后就范。朝中的常侍、黄门等宦官们闻讯,都跑到何进家里去求情,说只要留住他们的性命,其余任大将军处置。袁绍劝何进应立刻下手,把这些送上门来的宦官一个个收拾掉。何进不从,袁绍再三相劝,何进就是不听,只是命他派出一些机智的武吏监视、检查宦官们的行动,同时委派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选拔二百名可靠的士兵开进宫中,取代原来那些持兵执刃把守宫门的黄门侍者。中常侍段王圭等人不甘心束手就擒,他们假传太后的命令,召何进入宫议事。何进对宦官的反击没有防备,结果一进宫就被他们杀死了。一时间宫中大乱。袁绍、袁术兄弟闻讯立即带兵赶来,宦官们紧闭宫门负隅顽抗。袁术命士兵火烧南宫嘉德殿的青琐门,以逼迫宦官出来就降。段王圭等宦官首领见难以抵抗,便挟持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仓惶逃向黄河边小平津渡口。洛阳城中袁绍率兵打开皇宫大门后,先擒杀了宦官所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然后命令士兵满宫中搜捕阉人,不分老少,一律斩首。有的并不是宦官,只是由于没长胡子,也被士兵们当成宦官胡乱给杀掉了,以至于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只好脱下衣服让士兵们当场查验才得以幸免。宦官中有些行善自守者也被杀害,可见滥杀的残酷。被杀害者不下两千人。 袁绍得知宦官劫持皇帝向北逃窜,又率兵急追。宦官们在袁绍追击下无路可走,段王圭等人投黄河自杀,少帝得以返回洛阳宫。率兵入京的董卓来找袁绍,商量废掉少帝刘辩,另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皇帝。此时袁绍的叔父袁隗为朝中太傅,袁绍假装同意,对董卓说:“另立新君乃国家大事,让我回头找太傅商量一下。”董卓不悦,蛮横地说:“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刘家的种也不足以再保存下去了。”袁绍没有说话,抽出佩刀握在手里径自走了。他知道自己处境危险,离开董卓便匆忙去了冀州。朝中大臣如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董卓很信任他们,但这些人内心都向着袁绍。因而他们劝说董卓:“朝廷中君王废立大事,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袁绍眼光短浅不识大体,他是做错了事害怕您才逃出京城的,并非要谋反。如今您如果对他缉拿过急,把他逼得走投无路,反而会逼他反叛。他们袁氏家族连续四代在朝中做官,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是袁绍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和您作对,那么各地都会纷纷响应而起兵,如此一来山东的大片土地就难控制了。不如宣布赦免袁绍的罪过,任命他为某个郡的太守,这样袁绍必然会为免罪又得官而高兴,您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董卓认为这些话有道理,于是宣布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为亢阝乡侯。袁绍马上以勃海郡为基地起兵,檄告天下讨伐董卓。此事在《武帝纪》中另有记载。袁绍自号为车骑将军,为各路讨董联军的盟主。他与冀州牧韩馥商议欲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还派特使把请刘虞即位的奏章送给他。刘虞胆小,不敢接受袁绍等人的奏章,也不敢当皇帝。后来韩馥的军队驻守安平,被公孙瓒率部袭击打败,公孙瓒遂引兵进入冀州,名义上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实际是想除掉韩馥,吞并冀州。韩馥自料难敌公孙瓒,心中惶恐,不知怎么办才好。适逢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退回关西,袁绍率大军东还驻守延津。听说韩馥在公孙瓒的压力下十分紧张,便派手下谋士陈留人高干和颍川人荀谌前往游说韩馥道:“公孙瓒乘胜挥师向南进攻,各个郡州都会响应他。袁车骑将军引兵东进,也不知他有什么样的打算。我们实在为将军您目前的处境感到担心啊!”韩馥闻言赶紧向他们求教:“先生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荀谌说:“公孙瓒统辖燕、代二州精锐之师,势不可挡;袁绍为一代豪杰,肯定也不愿居于将军您之下。而您所拥有的冀州,恰是争夺天下者必争之地。若公孙瓒、袁绍两人都想占有冀州,那冀州的危亡就是眼前的事了。眼下要说为您打算的话,我看不如把整个冀州都让给袁绍。 袁将军是将军您的朋友,而且又是讨董联盟的盟主。袁绍得冀州,则公孙瓒无法与他争夺,这样袁绍对将军您必然施以厚德。而您把冀州交给可靠的亲密朋友手中,也留下了让贤的美名,从此可确保您平安无事,请将军早作决断,勿再迟疑。”韩馥这人向来性格懦弱,居然听从了荀谌的建议。他手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官员劝阻他说:“我们目前的兵力虽弱,可我冀州能拿起武器打仗的男子不下百万,我们储存的粮食可供十年之需。袁绍他带一支穷困的军队远离后方打仗,全靠我们供给才能吃饭,这恰如一婴儿在我股掌之上,断了他的奶水,马上就会饿死,怎能把我们偌大一个冀州拱手送给袁绍呢?”韩馥道:“我韩馥先前就在袁家做过部属,况且我的才能确实不如袁绍,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和才能而让贤,本是自古美谈,诸位又何必责难我呢?”从事赵浮、程奂等人请求韩馥派兵到西边驻守监视袁军,以防不测,韩馥根本不听。结果韩馥还是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袁绍以勃海太守的身份兼任冀州牧。袁绍手下的从事沮授向他进言说:“将军您在二十岁的时候入朝做官,名声很快传遍海内;后朝政混乱奸臣阴谋废君另立,又是您正义刚直主持公道,阻止乱臣贼子的胡作非为。您单骑奔出洛阳,使得董卓终究怀有恐惧之心;您渡黄河北行,勃海郡吏民百姓诚挚欢迎您的到来。如今您统率着勃海郡的精兵强将,又新增加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时下虽黄巾反贼到处袭扰,黑山一带也有草寇,但只要您挥师东征,则青州的黄巾反贼定可一举歼灭;回师扫荡黑山,那里的草寇在劫难逃。锋芒指向幽、燕,公孙瓒必会覆灭;武力威胁戎狄,匈奴也必会俯首称臣。这样将军您借此广纳天下英才,麾下拥有百万雄师,把天子和文武百官从长安接回来,在洛阳重建都城和宗庙。然后您再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征讨那些不肯归附的叛将乱臣。如此之气势,天下谁堪与您为敌?用不上几年,这样的盖世功业就要在您的手中完成了。”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为高兴,对他说:“您正说出了我心中的报负和志向啊!”于是马上提升沮授为监军和奋威将军。董卓派朝中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带着皇帝的诏书去见袁绍,袁绍让河内太守王匡把这两个人抓起来杀掉。董卓得知袁绍已割据关东与他对抗,便把京城中袁氏家族的男女老幼包括袁绍做太傅的叔父袁隗全部杀掉了。当时天下豪侠之士多依附袁绍,都想替袁绍报这个仇。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几乎都借袁绍的名义。 韩馥见此非常害怕,加上袁绍的部下对他也有非礼行为,因此他不敢再住在袁绍那里,请求袁绍同意他离去。韩馥离开袁绍后依附陈留太守张邈。后来袁绍与张邈附耳而谈,韩馥在座见状,怀疑是袁绍派人来与张邈共同谋害他,于是起身到厕所中自杀了。其实他们是在商议军机,只是说到了紧要处才如此神秘。当初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并不是袁绍的意思,但既成事实,袁绍也不便再废立君主。等献帝和百官逃出长安在安邑住下后,袁绍派部下颍川人郭图前去朝拜。郭图回来后劝说袁绍把献帝迎到邺城,袁绍没采纳他的建议。不久太祖曹操把献帝迎到许县,用正统朝廷的名义收复了河南一带的土地,关中诸州、郡也都表示臣服,袁绍此时才醒悟借重天子的重要,为当初未听郭图的建议而后悔不已。他试图让曹操把献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有机会接触天子和文武百官,但遭到曹操拒绝。为了安抚和奖励袁绍,献帝任命他为太尉,继而又加封大将军,封邺侯。袁绍推辞了封侯。不久,袁绍军队在易京打败了公孙瓒,将其人马都收编过来。接着,袁绍派遣自己的长子袁谭任青州刺史。沮授极力劝谏,告诫袁绍说:“这样做必然是一切灾祸的起始。”袁绍不听,反而说:“我正想让我的儿子每人都拥有一个州呢!”于是又派次子袁熙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此时袁绍实力大增,已拥兵几十万。他任命审配、逢纪统管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之首,颜良、文丑为军中大将,挑选精锐步兵十万,骑兵万余,准备征讨驻守许都的曹操。先前,太祖曾派刘备下徐州抵挡袁术的进攻。等刘备率部到达下邳,袁术已病死在寿春。刘备不听曹操要他还师的军令,反而突袭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并将其斩首,然后拥兵驻扎在沛县,公开打出反曹的旗号。袁绍也派了一支骑兵前来支援刘备。太祖命部将刘岱、王忠带兵讨伐,不能取胜。 建安五年(200),太祖亲率大军东征刘备。谋士田丰劝袁绍趁曹操后方空虚偷袭他的大本营许昌,袁绍以儿子有病为由而加以拒绝。田丰走出屋后,以手杖连连击地,痛心地喊道:“天赐良机,却因婴儿闹病而白白错过,时不再来啊!”太祖兵至徐沛,把刘备打得大败。刘备逃脱后,北上投靠了袁绍。袁绍率大军进抵黎阳,派大将颜良在白马县进攻曹操的东太守刘延。沮授进谏:“颜良性情急躁不沉稳,虽然作战骁勇却不能独挡一面。”袁绍对沮授的话不予理睬。太祖曹操发兵救援刘延,打败了颜良的军队并杀死了颜良。袁绍督师渡过黄河,在延津以南地区修筑工事与曹军对垒。袁绍派刘备和文丑出阵挑战,太祖挥兵再退袁军,杀其大将文丑,袁军大惊。太祖引兵退往官渡构筑防御阵地,准备与袁绍的大军决战。沮授又劝袁绍:“我们的军队数量虽多,但士气和勇敢精神都不如曹军。而曹军军粮短缺,后勤物资供应不济。因此对曹军来讲速战速决有利,可对我军来说却是打一场持久战更有利。我们稳扎稳打与曹军相持下去,用不了几个月时间,曹军粮尽必然会不战自败。”袁绍不听,指挥大军进逼官渡,与曹军交锋。曹军受挫退入营地坚守,袁绍命士兵在阵前修造了多座望敌楼,又筑起高高的土山,弓箭手埋伏在山上,看见曹操军营里有人走动便弓矢齐发。曹军惧怕,士兵们出门都要持盾牌遮挡身体,太祖想出对策,命令工匠们突击赶制出一种发石车,用它抛射石块很有威力,袁绍修建的哨楼都被摧毁,士兵们也不敢再伏在土山上放箭了。由于发石车在抛射石块时有隆隆的响声,如雷声一般,故而袁军士兵都恐惧地称这种发石车为“霹雳车”。袁绍又命令士兵们挖掘地道,直通曹操兵营,准备对曹军实行突袭。太祖针锋相对,命士兵在军营前沿挖掘了一条又深又长的壕沟截断袁军的地道,同时派出一支精兵潜入敌后截击袁绍的运粮车队,烧毁了袁军全部军粮和车辆。 太祖与袁绍两军对峙日久,曹军粮草渐渐不济,百姓们因战争苦不堪言,也纷纷跑到袁绍那边去了。眼看曹军难以支持下去,恰巧这时候袁绍派将军淳于琼带一万多兵马北上迎接护送运粮车队。沮授建议:“应当再派蒋奇将军另带一支军队与淳于琼配合行动,以防曹操偷袭。”袁绍仍是不予采纳。淳于琼迎到运粮车队,驻屯在乌巢,离袁绍的大本营有四十里。太祖得知这一消息,留下曹洪带兵守卫军营,自己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连夜偷袭乌巢。袁绍闻报派出骑兵增援,也被曹军击溃。曹军大破淳于琼部,淳于琼等将领都被斩杀于阵中,士兵死伤无数,全部军粮辎重都被付之一炬。太祖引军回营,未等回到军营,已有袁绍手下的将军高览、张..各自带着本部兵马前来投降。曹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袁绍军队全线溃败。袁绍与长子袁谭在乱军之中仅带少数亲随渡过黄河才得以逃脱,其部属大部分被曹军抓获。曹军发现被俘的袁军将士心怀二意,便把他们全部活埋。沮授在混乱中没来得及随袁绍渡过黄河,被曹军擒获押解到太祖那里。太祖器重他的才能而给他厚待,想争取他为己所用。但沮授后来仍想逃到袁绍那里去,太祖只好把他杀了。袁绍率大军南下之初,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他的军队数量上虽比我们少,但我们也切不可大意,不如从长远打算与他对峙。凭将军您占据险要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土地和百姓,您可以对外结交天下贤士,对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操练兵马,然后选出一些精锐部队,编组几支奇兵,在曹军不备的情况下轮流出击,骚扰河南地区。曹军救援右边则击其左翼,救援左翼则又攻其右边,如此连续不断,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宁,田野荒废,士卒厌战,我军不需大动干戈而敌军已疲惫不堪了。用不了两三年,曹操便会拖垮了,可眼下将军您放着深思熟虑的长远大计不用,却要倾全力决战于一役,万一这一仗打不赢,您可是后悔莫及了。”袁绍不听,田丰再三规劝,力谏不可轻率出兵。 袁绍大怒,以为田丰是有意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于是下令给田丰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等到袁绍大军溃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的预言果真变成现实,这下子大将军会更加看重你了吧!”田丰叹气道:“如果袁公打了胜仗回来,我倒是能够活命;如今他大败而归,我是必死无疑了。”果然袁绍回到邺城后对左右的人说:“当初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劝阻,眼下要被他耻笑了。”于是传令把田丰杀掉了。袁绍外表宽容文雅,喜怒不形于色,颇有大将风度,而内心却多猜忌,嫉贤妒能,妄加陷害。田丰之死正是最好的例证。自袁绍官渡大败后,冀州不少城邑纷纷起兵反叛他,袁绍费了全身解数才一一平定下来。但这次惨败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恼怒交加,终于病倒。 建安七年(202),忧愤而死。袁绍生前最喜欢他的小儿子袁尚。袁尚长得很漂亮,颇得他的欢心。他想让袁尚继承自己主公地位,但却一直没有明确宣布。他身边的重要将领谋臣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由于互相争权夺势而勾心斗角。审配和逢纪拥护袁尚,辛评和郭图则拥护他的长子袁谭,其他人也多以为袁谭为长子,应由他来继承嗣位。审配等人担心袁谭继位后辛评他们会打击自己,便顺着袁绍平时的意愿,假传遗诏奉袁尚嗣位。等袁谭从外地匆匆赶回邺城,袁尚早已继位在先。袁谭没能继位,便自号为车骑将军,从此谭、尚兄弟二人不和。太祖曹操督师北伐,袁谭奉命驻守黎阳迎击曹军,但袁尚只调配给他少量的军队,还派自己的亲信逢纪随同监军。袁谭派人向袁尚请求多调拨一些兵马,审配等人与袁尚商议后决定不给。袁谭大怒,把逢纪抓起来杀掉了。曹军渡过黄河向袁谭进攻,袁谭再次向袁尚紧急求援。袁尚知道非发兵救援黎阳不可,但又怕派去的军队被袁谭控制住,于是留下审配镇守邺城,他亲自带兵开赴黎阳。 自建安七年(202)九月至建安八年(203)二月,曹军与袁军大战黎阳城下,最后袁军不支,退入城中据守。太祖挥师想紧紧围住黎阳城,袁军见势不妙乘黑逃跑了。曹军跟踪追击至邺城,沿途把成熟的小麦抢收一空,又攻克了阴安县城,缴获大批物资,才撤军返回许都。此后太祖挥师南征荆州刘表,大军刚到达西平,北边的袁谭、袁尚两兄弟在外患消除的情况下自己火并起来了。袁谭战败逃到平原县,袁尚仍穷追猛打不肯罢休,带兵将平原县团团围住。袁谭走投无路,只好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到太祖曹操那里请求救兵。曹军于是调头向北驰援袁谭,十月间到达黎阳。袁尚得知曹操大军北上,赶紧撤除对平原县的包围退回邺城去了。其部将吕旷、吕翔叛离袁尚而投奔太祖。袁谭知道了这件事,私下刻了大将军印鉴征召吕旷和吕翔二将归附自己。曹操知道了袁谭的狡诈,便与他结成儿女亲家,以自己的儿子聘娶袁谭的女儿,想以此来安抚和稳定袁谭。此后,曹军才陆续撤回河南。袁尚一听曹操退兵,留下审配和苏由守卫邺城,自己再次率兵进攻驻守平原县的袁谭。这一次,曹操率大军直捣袁尚的老巢邺城。曹军开到邺城西南五十里的洹水驻扎下来,守将苏由暗中与曹操联络,欲为曹军作内应,内外夹攻,拿下邺城。不料机密泄露,审配领兵与苏由在城中展开激战。苏由战败投奔到曹操的军营中,曹操督师开始攻城。曹军企图挖掘地道偷袭破城,审配命令士兵掘深壕阻挡曹军。审配部将冯礼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曹军刚冲入三百余人即被审配发觉,他命令从城墙上推下大石块砸向突破的中栅门,栅门被关闭,突入城中的三百多士兵失去接应全部战死。强攻不成,曹军环邺城挖掘了一条长达四十里的壕沟,开始很浅,好像轻易就能过去。审配在城墙上望着曹军不停地挖土,止不住发笑,也不派兵出城袭扰曹军。哪知一夜功夫,曹军竟挖出一条深、宽各两丈的大壕,并决开漳河大堤,引水灌满了围城壕沟,这样邺城的兵马再也无法轻易出城了。 从五月到八月,在邺城被围困的四个月内,城中因粮食短缺有一大半的人饿死。正在围攻袁谭的袁尚闻报后方老巢危机,忙带了一万多精兵回救邺城。袁尚的兵马沿西山而来,行至邺城以西四十七里的阳平亭,袁尚令士兵们燃起火炬与城中联络,城中守军也举火相应。于是审配传令守军从城中杀出,企图与袁尚配合两面夹击曹军。曹操命令将士迎头阻击突围的邺城守军,守军顶不住曹军的猛攻,又乱糟糟退回城中。袁尚也被另一支曹军击溃,败退到曲漳扎营。曹军乘胜追击,又对袁尚形成包围之势。袁尚不敢迎战,派出阴夔和陈琳到曹营请降,遭到了曹操的拒绝,袁尚又率部急逃到滥口。曹军一路穷追猛打,再度包围了袁尚。袁尚部将马延阵前投降,全军溃败,袁尚狼狈逃奔中山。曹军缴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粮草和军用物资,并得到了袁尚的印绶、节钺及财物。曹军把这些东西送到邺城前线,举示给袁尚家人及守城将士,以示袁尚已被击溃。守城将士看到外援无望,军心顿时大乱。审配的侄子把守东门,夜间向曹军献门投降。曹军攻入邺城,与审配指挥的守军在城中展开激战,最后生擒审配。审配被擒后凛然正气,始终没有半句屈服求降的话,见者无不为之叹息。曹操下令杀了审配。袁绍的外甥高干以并州刺史的身份投降曹操,曹操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加以慰勉,仍让他做并州刺史。曹操率大军围攻邺城期间,袁谭借机攻占了甘陵、勃海、安平、河间等广大地方,然后又带兵攻打败逃到中山的袁尚。袁尚无力抵抗,奔固安投靠次兄袁熙去了,袁谭把他的残部都归于自己麾下。曹操眼见袁谭实力渐增,将成隐患,于是发兵征讨。袁谭从平原、南皮诸县引兵驻守龙凑。十二月间,曹军进逼到袁谭军营附近,袁谭非常害怕,连夜带着兵马退回南皮,依清河而设营驻扎。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军攻占袁谭兵营,袁谭和谋士郭图等人皆被杀。北边的袁熙、袁尚两兄弟被他们的部将焦触、张南袭击,逃到辽西投奔乌桓(丸)去了。焦触赶跑了袁氏兄弟,便自称为幽州刺史,用武力迫使各州郡的太守令长背叛袁氏拥护曹操。焦触把他的数万军队布置好后,杀白马盟约立誓,并警告各位太守令长:“违命者斩!”众人没有敢表示反对的,依次饮酒以示诚意。轮到别驾韩珩,他却拒绝盟约,并表示:“我韩珩受袁氏父子厚恩多年,如今袁氏家族败灭,我作为下属智不能为他们出谋划策,武不能替他们战死疆场,这于道义就不通了,怎能再背叛他们而投降曹操呢?无论如何,我不会做这样的事!”听了韩珩的话,在座的人都为他的命运担心。焦触却说:“我们要办的是一件关系国家社稷的大事,因此更应重视以仁德和道义服人。至于事情成败,也不在乎多个人少个人参加。韩珩既然有这样的志向,我们也不妨成全他,以鼓励他的忠心。”不久,并州刺史高干降而复叛,抓去了上党太守,并派兵控制了壶口关抵御曹军。曹操派乐进、李典带兵征讨,未能取胜。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亲征高干。曹军攻势猛烈,高干难以抵挡,于是令其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跑到南匈奴向匈奴单于求救。匈奴害怕惹怒曹操,不敢答应他。高干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几个随身卫士南逃,企图投靠荆州刘表,途中被上洛都尉捉住杀掉了。 建安十二年(207),太祖曹操督师开赴辽西征讨乌桓(丸),袁熙、袁尚兄弟与乌桓(丸)联合迎战曹军,被曹军打得大败。二袁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怕曹操进攻自己,担心二袁引火烧身,便杀掉了二袁,并派人把他们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对韩珩忠心事主不屈的气节颇为赞赏,多次征召他到朝中做官。韩珩忠贞志向屡辞不就,最终死在自己家里。 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的堂弟。青少年时代他以侠气为人所知,后被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先后担任过朝廷内外的多种官职,一直升迁到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率兵入京控制朝廷后,打算依自己的意愿废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让袁术任后将军。袁术不愿追随董卓而祸及自身,于是逃出京都到南阳。正巧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杀掉南阳太守张咨。孙坚本是袁术的部将,袁术也就趁这个机会占据了南阳。南阳人口数百万,由于袁术割据后侈糜肆欲,征敛无度,致使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袁术与割据冀州的堂兄袁绍有矛盾,又与邻近的荆州刺史刘表不和,因而和远在幽州的公孙瓒结成同盟;而与幽州咫尺之隔的袁绍却对公孙瓒视若仇敌,转而和荆州的刘表结为盟友。兄弟二人各打算盘,舍近交远竟到如此地步。袁术领兵至陈留,遭到曹操和袁绍的联合进攻而溃败。袁术领着残部逃到九江,杀了扬州刺史陈温,据扬州为己有。又封部将张勋、桥蕤为大将军。董卓部将李莈等人拥兵入京控制朝政后,欲收买袁术为其外援,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授予符节。李莈派太傅马日銸到各地给受封的将军侯爵举行拜授仪式,袁术抢了马日銸所携的军中符节,然后把他关押起来不再放他回去。当时的沛阳下邳人陈皀,是已故太尉陈球的侄子。 袁术和陈皀都是豪门世族出身,少年时代交往甚密。袁术给陈皀写信说:“当年秦王朝丢失了政权和王位,天下群雄竞起而夺之,最后被智勇双全者捷足先登而夺到手。如今天下事情一片乱糟,刘氏江山面临瓦解之势,诚然又到了天下英雄逐鹿之时。我与足下您有多年的交情,难道您不肯帮助我吗?若是要做谋取天下的大事,只有您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呵!”陈皀的儿子陈应此时也在下邳,袁术威胁要以陈应作人质,以把陈皀彻底绑在他的战车上。陈皀读过袁术的来信,答复他说:“从前暴秦末世之际,恣意暴虐,以严刑酷法统治天下,荼毒生民,致使百姓忍无可忍,以死相拼,故而促成了秦王朝的覆灭。而今刘氏虽也衰微,可天下并没有秦王朝崩溃前夕的那种酷刑暴政。朝廷内曹操将军努力辅佐天子,有勇有谋,被乱臣贼子们践踏的朝纲正逐步恢复。荡平凶恶的叛匪,清定海内,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本以为将军您出身于世代蒙受皇恩的公卿之家,自当与天下英雄同心协力,匡扶汉室,不想足下竟要图谋不轨,以身试祸,这岂不令人为之痛心!眼下您若迷途知返,力改前非,我想或许还能免去您的罪过。我与您是多年故交,因此才把这些心里话讲给您听。虽然您听起来不免逆耳,但对我来说确是表达了一种情同骨肉的心意。至于您要我为了私利而与您合作,我是宁可掉头也不会去干。” 献帝兴平二年(195)冬,叛将李莈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天子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和献廷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边去了。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开会说:“现在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时过不久,河内人张鮍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为理由,正式宣布登基做了皇帝,建号仲氏。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袁术在与各路诸侯的混战中先为吕布所败,又被曹操的军队打垮。他带着少数残兵败将投奔占据飅山的旧部雷薄和陈兰,雷、陈二人拒绝接纳他。袁术内心忧虑不知投向何处。后来他想把他的皇帝称号送给袁绍,投奔在青州的侄子袁谭,结果在路途中发病身亡。袁术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依附于他的老部下庐江太守刘勋。孙策打败刘勋后,便把他们一并带往江东。袁术的女儿被选入孙权后宫,儿子袁鐀在东吴做过郎中官职,袁鐀的女儿又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 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少年时就很有名,是汉末名士“八俊”之一。他身高八尺左右,长得高大雄伟,相貌堂堂。入仕后先是以大将军随员的身份任北军中候。灵帝死后,接替王轈做了荆州刺史。当时,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带领荆州兵马驻守襄阳。袁术这时是南阳太守,他与长沙太守孙坚串通一气企图夺取荆州,让孙坚向刘表发起进攻。交战中孙坚被流矢射中身亡,军队溃败,袁术因而无力战胜刘表。李莈、郭汜等董卓旧部率兵叛乱占据长安后,也想联合刘表以为援军,于是宣布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红潮网荆州牧,封成武侯,并授予相应的符节。太祖曹操迎接献帝到许都,刘表虽然也派出使节前往朝拜,送上一些贡品,但暗中仍与袁绍来往密切。治中邓羲进谏劝他不能这样做,刘表不听,邓羲于是辞官离开了他,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董卓部将张济引兵进入荆州地盘攻打穰城,城未攻下而张济中流矢阵亡。荆州的官吏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互相祝贺,刘表却说:“张济是因为穷困无路可走才到我们荆州来的,我们这些作主人的没能以礼相待,才造成了双方兵戎相见的不幸后果,这实在不是出于我这个荆州牧的本意啊!如今张济将军不幸阵亡,大家应该难过才是。我作为荆州牧只接受大家的祭吊,不能接受祝贺。”他派人去集合收编张济的军队,张济的将士们闻知刘表这么说都很高兴,于是便都归附了刘表。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领兵前往征讨,围城数年而不克。后来张羡病死,部属们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为长沙太守。刘表趁机加紧进攻,终于打败了张怿,收复了长沙郡的土地和军队。刘表又乘胜进军西南,收取了零陵、桂林等地。这样,刘表的势力范围已经南达零陵、桂阳,北据汉川,拥有地盘数千里,兵马十几万。太祖曹操与北方的袁绍各率大军在官渡紧张对峙。袁绍派人请刘表出兵帮助自己,从背后袭击曹操。刘表答应下袁绍的请求,却不发兵马,同样他也不帮曹操,企图保存自己的实力,坐江汉之间而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如今天下豪杰竞起,曹操与袁绍两雄对峙。匡护汉室,重振社稷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要由将军来承当。将军要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可乘眼下这两雄相争之际,找机会建功立业;如果不愿意这样,也应该在两雄中选择贤明者而依附之。以您拥有现在的十余万精兵强将,怎能在两雄相争中坐而观望呢?再说看到贤者力量较弱不肯相救,答应下别人的事又不去做,日后曹、袁两方的怨恨不是都要集中到您身上吗?曹操将军不愧是具有雄才大略之人,天下的有识之士多归附于他,他战胜袁绍大概是不成问题的。等他打败袁绍回过头来出兵江汉,恐怕将军您是无法抵挡的。因此我们为将军您考虑,您不如以整个荆州归附曹公,这样曹公他必然感激您的诚意,以更大的仁德来报答您。您可以避开战火灾难,长期享受和平安宁的富贵生活,子孙世代也能把您的地位继承下去,我们觉得这对于将军您实在是个万全之策啊!”刘表手下的大将蒯越也以这样的话劝告他。刘表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太祖曹操那里观察一些虚实。韩嵩返回荆州后,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有德,非他人可比,反复动员刘表下决心归附,还劝说刘表把儿子刘琮送到许都去充当人质,以示诚意。刘表反而怀疑韩嵩为曹操游说,大怒,要把韩嵩拉出去斩首。又令人严刑拷打韩嵩的随从人员,直到把人打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这样韩嵩才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刘表虽然外貌儒雅谦和,其内心却狭隘多疑,横生猜忌,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是这样。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辗转投奔刘表。刘表对他厚礼相待,但并不予以信任和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太祖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曹军未及荆州,刘表已经病死。刘表在世时,夫妻两人都喜爱他们的少子刘琮,想让他继承嗣位。刘表的部将蔡瑁、张允也拥立刘琮,于是刘表把长子刘琦派到外地出任江夏太守。等到刘表死后,刘琮便在蔡瑁等人的帮助下承受了嗣位,刘琦和刘琮兄弟间结下了怨恨。大将军蒯越、从事中郎韩嵩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说:“如今我与诸位拥有整个楚国的地盘,守着先君传下的家业,观望天下的变化,有什么不好呢?”傅巽回答刘琮:“反对谁和归附谁要合乎天下公理和大义,力量的强与弱也依据形势而变化。如今我们以天子的臣下抗拒天子,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我们占据刚获得不久的土地来抵御国家的军队,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再说我们以刘备来迎击曹操的南下雄师,怎么能抵挡得住呢?以上三者都是我们的短处,处于这样的明显劣势而想和朝廷派出的南征大军交战,那岂不是自取灭亡吗?将军自以为您与刘备谁更有本事?”刘琮回答说:“我的确不如刘备。”傅巽进而说道:“倘若刘备也不能战胜曹操,那么您的大片土地即便能保住,可您有可能继续当这个荆州牧吗?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刘琮被傅巽说服,曹操的大军开到襄阳,刘琮便带领整个荆州的官吏军队和百姓归降了朝廷。刘备失去依附,只好放弃樊城向夏口退走。 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自大将军蒯越以下封侯者达十五人。又提升蒯越为光禄大夫,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其他许多人也都当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