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文典籍 > 孙膑兵法 > 十阵
孙膑兵法·十阵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圆阵者,所以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也。重□其□,将以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 疏阵之法] ,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矩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或进或退,或击或,或与之征,或要其衰。然则疏可以取锐矣。数阵之法,毋疏矩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笲之而无间,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锥行之阵,卑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刃不薄则不,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 雁行之阵] ,..中,此谓雁阵之任。前列若,后列若狸,三..阙罗而自存。此之谓雁阵之任。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三声既全,五采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无前无后,无..玄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此之谓玄襄之阵。火战之法,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人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而衍以,三军之士无所出泄。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薪荛既积,营窟未谨。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噪敦兵,以势助之。火战之法。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苁柤贰辑□绛皆具。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而□之,规而离之。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津,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

参考翻译

译文

兵阵的阵式共有10 种: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和水阵。这些兵阵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方阵用来截击敌军。圆阵用以集中兵力防守。疏阵用以制造声势。数阵的作用是使放军不能分割消灭本方军队。锥形阵用来突破敌军阵地并切断其相互联系。雁形阵用来进行弓弩战。钩形阵在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玄襄阵用来迷惑敌军,使其难以实现既定意图。火阵用来攻拔敌军营寨。水阵用来加强防守。 方阵布列的方法是:中心的兵力少,而四周的兵力则必须多而强,将领的指挥位置靠后。中间布兵少是为了便于发号施令。四周兵力多而强,是为了便于截击敌军。指挥位置靠后。是为了..圆阵之法..(原文缺)疏阵的布列方法是在士兵铠甲不足而兵力又少时用来加强阵势的。要多设旗帜显示威武,多置兵器显示兵多。因此,布阵时必须加大军兵的行距间隔,在其间多设旗帜羽旄,要把锋利的兵器布置在外侧。要注意疏密适当,既不致于受敌军的威逼,更不致于被敌军包围、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深思熟虑,谨慎施行。战车不能急驶,步兵不要急行。疏阵使用的要旨在于,把士兵分编为若干个战斗群,既可前进也可后退,既可进攻也可防守,可以和敌军对战,也可以截击疲弱的敌军。疏阵用得好,可以战胜精锐的敌军。数阵的布列方法是:不必加大行距间隔,行列要相互靠近,排列有序,兵器要密集而又便于施展,前后要互相保护。..当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绪时,要停止行动,保持稳定,..当敌军退走时,不要追击;敌军来犯时,不要堵截,可以选择敌军的弱点加以攻击,或挫敌军锋锐,要计算周详,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让敌军在阵前如遇大山一般,只好退走。这样,数阵就坚不可破了。锥形阵的布列,要使它像利剑一般。其前锋如不锐利,就不能攻入敌阵;其两翼如不锋利,就不能截断敌军;其主体如不雄厚,就不能布成锥形阵。因此,锥形阵的前锋必须锐利,两翼必须轻灵锋利,主体必须兵力雄厚。这样的锥形阵就可以突破敌阵,截断敌军了。雁形阵的布列,..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雁形阵前面排列要像一样,而后面排列则要像善伏的狸猫一样。..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钩形阵的布列,前面必须排成方形,左右两翼相对应必须布成钩形。指挥用的金、鼓、角三种发声器要齐全,五种颜色的旗帜必须齐备,要让自己的士兵能辨别本军指挥的声响号令和指挥旗帜。..布列玄襄阵,必须多设各种旗帜,鼓声要密集而雄壮,士兵要表面散乱而实际稳定,战车表面杂乱而实际上排列有序,..让士兵像在茶楼酒馆一样,喧闹杂乱,如同从天而降,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走来走去,络绎不绝,整日不断。这就是玄襄阵的摆法。用火阵的战法是,在沟垒之外,再修筑堑壕,每隔五步堆积柴草,要疏密均匀,分派好点火的士兵,让他们准备好点火用的火把,点火时动作要轻灵利落,..如果火烧向本方,那和敌军交战是不能取胜的,必须立即停止行动,向后撤退。用火战的条件是,敌军的位置在下风头,敌军的阵地地势低平,野草丛生,敌军在被烧时无处可逃。具备这些条件时才可用火攻,遇上大风天气,敌军阵地又是野草丛生,柴草堆积,营地戒备又不严密时,也可以用火攻。这时,用火攻造成敌军混乱,再用如雨一样密集的箭射杀敌军,并擂鼓呐喊,督促士兵攻击,以兵势辅助火攻。这就是火战的方法。用水战的方法是,多用步兵而少用战车,要让部下准备好捞钩、缆绳等器具和船只用具。前进时要前后相随,后退时不可拥挤,要适时收缩队形顺流而下,以敌军为射杀目标。水战的要旨在于,用轻便船只作指挥船,用快船作联络船,敌军后退时就追击,敌军进攻时就收缩队形迎战,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谨慎指挥进退应敌,敌军移动就加以钳制,敌军结阵就..敌军密集就分割。敌军中常有隐蔽的战车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击敌军船只,控制渡口时,还要调动步兵在陆路配合作战。这就是水战的作战方法。

参考赏析

解析

《十阵》一文是论述临敌用兵的重要战术之一——兵阵运用。在孙膑所处的战国时期,作战的主要工具还是战车,由步兵配合战车作战,骑兵还是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兵种,所以“兵阵”在当时来说就特别重要。当时的统兵将领必须懂得各种兵阵的作用和排列方法。善于运用各种兵阵去进攻或者防御。兵阵的种种知识自然就成了那时兵法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兵阵就成了合格的统兵将领的基本功了。可以说,那时的将领如果不会排列和运用各种兵阵就不合格,不称职,正如现在不会指挥海陆空诸兵种联合作战就不能当将军一样。正是由于兵阵知识在当时如此重要,所以孙膑才如此详细地述说了十种兵阵的特点、排阵方法以及种种注意事项和运用诀窍,以作为将领们学习的基本教材和用兵手册。就对兵阵的详尽述说而言,在我国古代著名兵法家中,孙膑是超群出众的,是无人可比的。当然,随着作战手段的发展,兵阵的形式和作用也在演变,名称、种类更是千变万化,不可能总是像孙膑所说的十种阵形,只墨守那种成规也是不可能取胜的。不过孙膑所述说的排阵原理,运用诀窍,今天仍然有效,是宝贵的。现代战争也要构筑阵地,也要讲究堡垒和各种工事、掩体的布设,火力配备,各军兵种的协同配合,进攻时空中力量的运用,火炮支援,战车的突破和步兵的投入等。这一切与孙膑所说的布阵原理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例如兵力配置的疏密适当,把士兵分编为若干战斗群,进退灵活,互相支援,互相保护,联络有效,指挥畅达,设置伪装迷惑敌军,选择和利用地形,各军兵种和武器的有效使用等,在现代战争中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从几个实例,可以进一步看出孙膑论述的各点的实效。李世民初试身手时有这么一件事。当隋炀帝北巡出雁门关时,突然被突厥头领始毕可汗带领数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关,万分危急。隋炀帝传令各地将领出兵解救危难。在屯卫将军云定兴招募军兵时,李世民前去投军。他当时虽年16 岁,但因自幼熟读兵书战策,精通兵法,胆识超人,武艺出众。云定兴见了李世民,得知他是将门虎子,对他十分敬重,向他问计。李世民从容不迫地说出一番话来:“突厥始毕可汗倾尽全国兵力来围攻我朝天子,一定以为我国在遭到突然袭击时,·132·短时间内不可能派出援军救援,所以他才如此猖狂。在此情况下,我军应该显出强大的军势,办法是:在数十里长的地段布设旌旗,要连续不断;夜间则要鸣钲击鼓,互相呼应。始毕可汗听到我军这样大的举动,必定以为我国的援军到了,他一定会闻风而逃。”云定兴听了李世民的疑兵计,十分欣赏,当即下令照计行事。始毕可汗中计。雁门关之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了。三国时魏、吴交兵也有一个战例。当火烧连营,东吴大败刘备,刘备去世之后,吴、蜀两国鉴于形势,又重归于好,再订盟约,决定一致对付曹魏。魏主曹丕得知吴蜀和好,勃然大怒,决定出兵讨代东吴。司马懿献了一计:选调大、小战船,从蔡、颖二河进入淮河,夺取寿春,经广陵渡过江口,直达南徐。曹丕采纳此计,命人赶造10 艘大龙船,每艘长20 多丈,可装载两千多人。又另外收拾战船三千多只。魏国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带领大将张辽、张、文聘、徐晃,许褚、吕虔,带领30 万大军,御驾亲征。吴王孙权得报,与众臣商议,徐盛自愿带兵破敌。吴王的侄子孙韶不听指挥,要渡江迎敌,私自带三千兵走了。徐盛只好派丁奉带三千兵去接应,并授以破敌密计。这时,曹兵列于大江北岸,却不见江南一人一旗。曹丕不明吴军虚实,不敢轻易出动。第二天早晨,雾散之后,曹军却看见江南岸一带连城,枪刀光亮耀眼,旌旗飘飞。又有人向曹丕报告,从南徐沿江直到石头城,几百里城郭舟车,连绵不绝,曹丕大惊。其实,徐盛用的是芦苇扎的人,穿上军装,立在城头。曹丕惊魂未定,又有人飞马来报:“赵云从阳平关出来,直奔长安而去!”曹丕一听,急忙下令退军。曹兵刚退,吴军又从后面追来,曹丕下令把御用物品全都扔掉,赶快退走。曹丕的大龙舟即将进入淮河时,孙韶领兵杀到,魏军抵挡不住,损失惨重。魏军船只全部着火。曹丕慌忙离船上岸,众将力保魏主逃脱。徐盛用计大破曹丕30 万大军,而赵云刚杀出阳平关即被诸葛丞相召回。这一仗,徐盛的疑兵计用得十分成功,火攻用得更妙,蜀国的佯攻配合也功不可没。孙膑在该文中还专门谈到火攻之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使用火攻可说是出神入化,前面已提到火烧博望坡、火烧藤甲军、火烧上方谷,此外,还有一场火烧新野更为精彩。话说那夏侯惇在博望坡被诸葛亮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回许昌,自我捆绑,去向曹操请罪。曹操听了情况,倒没有治夏侯惇的罪,而是更加认定刘备、孙权是他独霸全国的心腹大患,必须尽快除去。曹操决定起兵50 万,一举扫平江南。他把大军分为五队,每队10 万军兵,两员大将率领,第一队曹仁、曹洪,第二队是张辽、张,第三队是夏侯渊、夏侯惇,第四队是于禁、李典,第五队由曹操亲自带领其余诸将统领,另派许褚带领三千军兵为先锋。五路大军于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依次出发。曹军前锋到达博望坡时,探马飞报刘备和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尽管宽心。上次一把火,烧了夏侯惇一大半人马;这次曹军再来,必定让他们还中这条计!我们在新野是往不得了,不如早些到樊城去吧!”诸葛亮一面让人传令百姓,不管男女老幼,愿意跟随的都到樊城暂避;一面让孙乾到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同时派糜竺护送众家官眷到樊城。布置完疏散工作,诸葛亮便传众将听令。先命关云长:“带一千兵到白何上游埋伏,都带上布袋,多装砂土,堵住白河水;到第二天三更过后,一听见下游人喊马嘶,赶快取出布袋,放水淹曹军,然后顺水杀下接应。”又命张飞:“带一千兵去博陵渡口埋伏。那里水势最慢,曹军被淹必定从那里逃难,就可以乘势杀出。”再命赵云:“带三千兵,分成四队,亲带一队埋伏在东门外,其余三队分别埋伏在西、南、北三门,并先在城内民房上,多藏硫磺焰硝等引火物品。曹军入城,必定在民房安歇。明天黄昏,一定会刮大风,只等风起,你就命西、南、北三门伏军一齐把火箭射到城里。等城里火势旺盛时,在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让曹军走,你在东门外,从后面攻打。天亮和关、张二将会合,收兵回樊城去。”最后命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两千兵,一半打红旗,一半打青旗。到新野城外30 里鹊尾坡前屯驻。一见曹军到,红旗军往左走,青旗军往右走。曹军必定怀疑不敢追。你们只管分头去埋伏。望见城中火起,就可以去追杀败兵,然后到白河上游去接应。”诸葛亮分派完毕,就和刘备一起登高了望,只等捷报。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曹仁、曹洪带领10 万大军,前面有许褚的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午后到鹊尾坡,望见青、红旗军。许褚催军向前,糜芳、刘封并不接战,只管分别带兵去埋伏。许诸见状,立即命令停止前进,派人飞报曹仁。曹仁说是疑兵,让许褚急速进军。许褚到林下一看,一个人也没有。这时,太阳已经落山,许褚刚要前进,忽听山上大吹大擂。抬头一看,只见山顶上面有很多旗帜,旗帜当中有两把伞盖,左面伞下是刘玄德,右面伞下是诸葛亮,二人正对坐饮酒。许褚大怒,带领军兵找路上山。山上滚木砲石打下来,无法前进。又听见山后喊声震天,想再找路拼杀,天色已经晚了。曹仁领兵来到,吩咐先夺新野城休息再说。曹军到达新野,己是一座空城。曹洪说:“这是力量孤单,计谋用尽了,所以带领百姓逃跑了。”当即下令在城里休息,第二天黎明进军。众军走得十分疲乏,十分饥饿,全都抢占民房作饭。曹仁、曹洪就在县衙休息。初更以后,刮起狂风。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曹洪说:“这必是军士作饭不小心,起了火,不必惊慌!”还没有说完,又来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内都起火了。曹仁这才命众将赶快上马。此时,已是满城火起,比博望坡的火更猛烈,真个是风助火势,火趁风威,烈焰腾空,浓烟滚滚,新野城成了一片火海。曹仁带领众将,突破浓烟烈火,夺路奔逃。听说东门没有火,众军都奔出东门,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曹仁才脱火灾,又被赵云一阵冲杀,败军只顾逃命,途中又先后被糜芳、刘封领兵冲杀。跑到四更时分,曹军残部,已是人困马乏,焦头烂额。曹军兵将跑到白河边,一看河水不深,都非常高兴,纷纷下河喝水饮马,人声喧闹,战马嘶鸣。关云长早已带兵堵住河水,黄昏时就望见新野火起,现在一听人喊马叫,马上命令众军士拉起堵水布袋。于是,滔天大水,直往下游冲去。曹军人马猝不及防,被大水一冲,淹死极多。其余曹军,在曹仁带领下,往水流慢处奔跑,刚到博陵渡口,猛听得张飞一声大吼:“曹贼,快快拿命来!”像一股黑旋风刮了过来。许褚不敢接战,众曹军更是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诸葛亮出山后第二次用火,再加上水淹、拦截,打得曹仁所带10 万大军溃不成军,死伤不计其数。说到水战,人们很快会想到关云长水淹七军。刘备自行加冕为汉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一气,就要出兵汉中,被司马懿劝住,定下一计,利用孙权欲收回荆州而与孙权订下配合攻打荆州之约,双方约定,曹军从陆路进攻,东吴从水路配合。于禁带领大军前往樊城增援曹仁,原马超的副将庞德随于禁出征。有人怀疑庞德心向西川,庞德便抬棺出征,以示决心。关平与庞德第一仗未分胜负,第二仗关三长亲自出战,结果大意被骗,中了庞德回马一箭。汉军十几天闭门不出。于禁见汉军不肯出战,便把七军移过山口,在离樊城北十里外,依山下寨。关云长听说曹军移寨,便亲自去察看,又叫来向导官,问知曹军扎营之处叫“罾口川”。关云长非常高兴地说:“于禁必定要被我活捉了!”众将士还不明白,关云长说:“鱼进了‘罾口’,还能呆得长久吗?”原来,“罾”是一种捕鱼的板网,“罾口川”的地势又正是水淹之地。关云长下令收拾船筏、捞钩等待用。随后连降了几天大雨,襄江水泛滥,关公又派人堵住一些水口。一天晚上,又是风雨大作,庞德坐在帐中,听到帐外犹如万马奔腾、犹如万面战鼓齐鸣一般震动大地。他出帐一看,滔滔洪水,汹涌咆哮而来,曹军七军被冲得随波逐流,无处逃窜。刹那间,平地水深一丈有余。于禁、庞德等将慌忙爬上小山躲避。天一亮,关公带领兵将,乘坐大船,摇旗擂鼓而来。于禁身边只有五六十人,又无路可逃,便自动投降了。庞德和手下二将身边还有五百军兵,但却没有衣甲,站在堤上,关公下令包围,乱箭齐放,将曹军射死大半。二将请降,庞德立斩,领兵继续抵抗,后来,庞德抢到汉军一只小船,划向樊城。然而,庞德终因势革力薄,被周仓用大船撞翻落水而被活捉了。这一仗,曹军不懂地形的利害,结果被关云长利用一场大水所淹,曹操派出的大军顷刻之间冰消瓦解。以上几十战例,有布阵巧妙,善于使用伪装,吓退强敌的,有巧妙利用地形地物运用火攻水战而消灭劲敌的,都和孙膑所说的布阵用兵的原理相合。仅从这几个战例,我们也可悟出:对孙膑所述说的布阵原理和方法,必须融汇贯通,在实战中因时、因地、因势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