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文典籍 > 孟子 > 第一节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章问:“大舜到田野里,望着天空哭诉,是什么事让他呼告哭泣呢?” 孟子说:“这是因为他又怨恨又思念。” 万章说:“常听说‘得父母宠爱,高兴而难忘;被父母厌恶,忧愁而不怨恨。’那么,大舜怨恨父母吗?” 孟子说:“长息曾经问公明高:‘大舜到田野里,我已经听你讲解过了;望着天哭诉,是为了父母,那我就不撞了。’公明高说:‘这就不是你能理解的了。’这是公明高以孝子的心态,认为不应该若无其事,淡然处之:我尽力地耕田,恭敬地完成做儿子的职责而已,至于父母不宠爱我,我有什么办法呢?帝尧派他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有百官带着牛羊、粮食,到农田里去侍奉大舜,天下的许多读书人都去归附他,帝尧考察天下而把天下迁让给舜。因为不被父母喜欢,舜就如同穷人找不到归宿一样。被天下的读书人所喜欢,是每个人的欲望,而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喜欢美貌的女子,也是每个人的欲望,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而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富裕,也是每个人的欲望,拥有了整个天下,也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尊贵,也是每个人的欲望,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也还不能解开舜的忧愁。被人喜爱、喜好美色、富裕且尊贵,没有一样能解除舜的忧愁,惟有让父母顺心才能解忧。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只有最孝顺的人终身思念父母。到了五十岁还思念父母的人,我在大舜身上见到了。” 注释 1.旻:(min民)《尚书·尧典》:“钦若旻天。”《尚书·多士》:“不吊旻天。”《·小雅·雨无止》:“旻无疾威。”《尔雅·释天》:“秋为旻天。”本义为秋天,这里泛用为“天”之意。 2.劳:《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邶风·燕燕》:“实劳我心。”《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二》:“故君子者,佚乐而为君子也;小人者,忧劳而成小人也。”这里用为忧愁愁苦操心之意。 3.长息:人名,公明高的学生。 4.公明高:人名,曾子的学生。 5.恝:(jia荚)《广韵·黠韵》:“恝,无愁貌。”这里用为淡然,不经心的样子之意。 6.共:通“恭”。 《诗·小雅·六月》:“共武之服。”《诗"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杞,杞不共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共承嘉惠。”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7.胥:《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诗·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管子·大匡》:“将胥有所定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孟子·万章上》:“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荀子·大略》:“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胥后令。”这里用为观察、考察之意。 8.少艾:《国语·晋语》:“国君好艾,大夫殆。”这里用为漂亮的人之意。 9.热中:内心焦躁。

参考赏析

解析

本篇仍是对最佳行为方式的讨论,正因为大舜时时刻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帝尧考察了天下才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将帝位禅让给舜。然而,被天下的读书人所喜欢,是每个人的欲望,而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喜欢美貌的女子,也是每个人的欲望,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而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富裕,也是每个人的欲望,拥有了整个天下,也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尊贵,也是每个人的欲望,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也还不能解开舜的忧愁。这是因为舜并不将“人悦之、好色、富贵”等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舜认为处理不好与父母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惟有让父母顺心才能解开忧愁,这就是人生行为方式的选择问题。 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这些都是人生的各种欲望,但如果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些,而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背离了人生正确的道路。所以本篇就围绕着“孝”这个行为方式来进行探讨。 “孝”字,本意是继承先辈之志的意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西周时,周公告诫其弟康叔说:“元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书·康诰》),“友”即悌的意思。《经》里也有不少有关孝、悌方面的内容。但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孝”字逐渐就演变成为一般民众形容“孝顺父母”之意了。当然,“孝”本身也包含有“孝顺父母”的意思,所以孟子在此特别提出“孝顺父母”之意。

读解

本篇仍是对最佳行为方式的讨论,正因为大舜时时刻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帝尧考察了天下才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将帝位禅让给舜。然而,被天下的读书人所喜欢,是每个人的欲望,而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喜欢美貌的女子,也是每个人的欲望,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而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富裕,也是每个人的欲望,拥有了整个天下,也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尊贵,也是每个人的欲望,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也还不能解开舜的忧愁。这是因为舜并不将“人悦之、好色、富贵”等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舜认为处理不好与父母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惟有让父母顺心才能解开忧愁,这就是人生行为方式的选择问题。 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这些都是人生的各种欲望,但如果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些,而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背离了人生正确的道路。所以本篇就围绕着“孝”这个行为方式来进行探讨。 “孝”字,本意是继承先辈之志的意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西周时,周公告诫其弟康叔说:“元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书·康诰》),“友”即悌的意思。《经》里也有不少有关孝、悌方面的内容。但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孝”字逐渐就演变成为一般民众形容“孝顺父母”之意了。当然,“孝”本身也包含有“孝顺父母”的意思,所以孟子在此特别提出“孝顺父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