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文典籍 > 孟子 > 第七节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注释 (1)自齐葬于鲁:孟子在齐国时,随行的母亲去世,孟子从齐国把母亲遗施购国安葬。 (2)嬴: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莱芜西北。 (3)充虞:孟子的学生。 (4)敦:治,管。匠事:木匠制作棺材的事。 (5)严;急,忙。 (6)以:太。 (7)棺椁(guo)无度:古代棺材分内外两层,内层叫棺,外层的套棺叫椁。棺椁无度是说棺与椁都没有尺寸规定。 (8)中古:指周公治礼以后的时代。 (9)不得:指礼制规定所不允许。 (10)为:这里是“与”的意思。 (11)比;为了。 (12)化者:死者。 (13)恔(xiao):快,快慰,满足。

参考赏析

解析

在接着说了忠于职守的问题后,本书的编纂者转到了孟子葬母这件事上来,目的在于说明作为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充虞不明白孟子为什么很简陋地埋葬了母亲,事后就问孟子。孟子就告诉他,古时候棺椁都没有尺寸,人们想怎样埋就怎样埋葬,而且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民间也没有这方面的习俗。到商周中古时期以后,统治者为了区别人们的地位等级,才将内棺定为七寸厚,外椁要相称。孟子还说明,从天子一直到百姓,并非是不讲究棺椁的美观,而只是能够做到这样美观才能算尽到后人的心意。但如果不具备好的条件,做不了七寸厚的棺椁,那就不可以装着高兴;因为简陋地埋葬了长辈而装出高兴的样子,那就是虚伪。如果没有度量棺椁的厚薄,也不可以装着高兴。实事求是也就是了。因为具备了条件就是对棺椁的厚薄有了度量,而达到了七寸厚的棺椁的标准后,埋葬也就是了。古时候的人都是不度量棺椁而埋葬长辈的,为何我单单就不能这样呢?所以孟子论证说,而且比起改变者不要使测量更新于美观,于人们的心里难道就不畅快吗?我听说,君子不以天下自我约束于更新。这段话就与《大学》里的一句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是同一个道理了。如果这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这句话说的也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规律。道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道路,规律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律,然而规律和道路却不是一回事。规律没有道路,它是不断发展而且多变的,永远不会同样。所以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道路却有规律,每一条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律,即使是同一条道路,走在上面的人的人生规律也不一样。人生的过程,人生所处的环境既然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那么调节自己以适应新的一天、新的过程、新的环境也就很重要了。因此,对于棺椁的更新而使其更加美观,这是个人的心愿,没有具备条件而使棺椁不美观,也是个人的心愿,只要心里畅快就行了。这就是孟子不拘泥于陈规陋矩的更新思想,也是孟子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

读解

在接着说了忠于职守的问题后,本书的编纂者转到了孟子葬母这件事上来,目的在于说明作为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充虞不明白孟子为什么很简陋地埋葬了母亲,事后就问孟子。孟子就告诉他,古时候棺椁都没有尺寸,人们想怎样埋就怎样埋葬,而且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民间也没有这方面的习俗。到商周中古时期以后,统治者为了区别人们的地位等级,才将内棺定为七寸厚,外椁要相称。孟子还说明,从天子一直到百姓,并非是不讲究棺椁的美观,而只是能够做到这样美观才能算尽到后人的心意。但如果不具备好的条件,做不了七寸厚的棺椁,那就不可以装着高兴;因为简陋地埋葬了长辈而装出高兴的样子,那就是虚伪。如果没有度量棺椁的厚薄,也不可以装着高兴。实事求是也就是了。因为具备了条件就是对棺椁的厚薄有了度量,而达到了七寸厚的棺椁的标准后,埋葬也就是了。古时候的人都是不度量棺椁而埋葬长辈的,为何我单单就不能这样呢?所以孟子论证说,而且比起改变者不要使测量更新于美观,于人们的心里难道就不畅快吗?我听说,君子不以天下自我约束于更新。这段话就与《大学》里的一句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是同一个道理了。如果这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这句话说的也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规律。道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道路,规律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律,然而规律和道路却不是一回事。规律没有道路,它是不断发展而且多变的,永远不会同样。所以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道路却有规律,每一条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律,即使是同一条道路,走在上面的人的人生规律也不一样。人生的过程,人生所处的环境既然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那么调节自己以适应新的一天、新的过程、新的环境也就很重要了。因此,对于棺椁的更新而使其更加美观,这是个人的心愿,没有具备条件而使棺椁不美观,也是个人的心愿,只要心里畅快就行了。这就是孟子不拘泥于陈规陋矩的更新思想,也是孟子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